近年来,大孤山镇东林家村以信用体系为支撑、星级评定为抓手,创新破解人居环境整治 “花钱雇人干” 的难题,成功推动村民从 “旁观者” 转变为 “主人翁”。如今,该村街巷洁净通畅,庭院井然有序,“人人参与、家家受益” 的整治氛围日益浓厚,一幅 “环境优、民心顺” 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东林家村,往日零星散落的垃圾踪迹全无,乱堆乱放的杂物被规整收纳,村民们忙着清扫门前庭院、打理自家小菜园,一派热火朝天的整治景象。这喜人的转变,源于村里创新推行的 “信用积分 + 星级评定” 人居环境治理模式。
“以前村里的保洁员普遍年龄大,工作效率低,有时还得额外雇佣零工,成本不低。” 大孤山镇东林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庆玉回忆道,“我们反复琢磨,必须想办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于是决定取消保洁员,把省下来的费用改成信用基金。现在村民参与志愿活动、协助处理村级事务,都能赚取信用积分。这些积分不仅能在村级信用超市兑换日用品,还能用信用存折到镇驻地的信用商圈消费,大家的参与热情一下就被点燃了。”
为让人居环境整治有章可循,东林家村将卫生整洁纳入 “五星评价” 核心指标,细化制定出庭院清扫、街巷保洁、垃圾分类等 8 类 20 项具体标准。村里组建了由村 “两委” 成员、党员和爱心村民代表构成的信息员队伍,每月逐户对照标准打分,评分结果会及时张贴在村口公示栏。“谁家分数低了,不用别人说,自己就会赶紧补‘功课’,生怕落在后面。” 一位信息员介绍道。
“以前打扫卫生全凭感觉,没有明确标准。自从村里推行信用积分后,家家户户都主动行动,家里家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亮亮堂堂。” 大孤山镇东林家村村民林巧顺笑着说,如今保持整洁已经成了大家的生活习惯。
更让村民关注的,是村里 “看得见、摸得着” 的人居环境兜底基金。从今年起,村集体每年为全村 226 户村民每户预存 100 元作为兜底基金,年底结算时,最终发放金额完全依据村民日常表现确定 —— 月度考评达标次数多,就能多拿钱;不达标则相应扣减。这一 “小激励” 带来了 “大变化”:今年以来,东林家村垃圾乱堆现象减少 75%,公共区域保洁达标率稳定在 95% 以上,累计节省卫生支出近 3 万元。
“基层治理,关键是要把村民的心聚到一起,拧成一股绳。” 林庆玉表示,“我们不搞强制推动,而是通过信用积分让村民‘愿干’,用星级标准让村民‘会干’,靠兜底基金让村民‘实干’,真正让人居环境整治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如今的东林家村,“家家守规矩、户户护环境” 已成为新风尚。下一步,该村将继续深化信用治理模式,不断完善相关机制,让人居环境整治的 “东林经验” 更接地气、更具活力,进一步夯实乡村 “里子”,擦亮乡村 “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