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
|
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乳山市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指导镇街搭建信用应用场景,推动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助推社会治理实现新提升。
信用建设+党建引领,实现社会治理有力度
乳山市指导镇街健全完善信用积分推广实施方案,以“跨村联建”为抓手,探索镇域范围内信用积分同质化新路径,统一镇村信用积分标准,提高志愿服务含金量,扩大信用效应,促进村庄融合发展。由党总支牵头成立信用体系管理小组,镇级成立信用积分验收小组,信用志愿活动采取“镇级发布——片区组织——网格验收——镇级审核”方式,实现片区内积分互通、服务共享。建立镇级“信用超市”,完善超市管理办法和兑换制度,配备积分商品,推出“信用积分+志愿活动+积分兑换”服务模式,不仅促进农村志愿服务不断优化,还起到以点带面引导村民素质提升的示范作用,充分激发信用红利。截至目前,共开展志愿活动30余次,参与人数达2700余人次。
信用建设+互助养老,实现社会治理有温度
乳山市创新打造“支部领办合作社+暖心食堂+信用积分”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探索“集中配送供餐型”暖心食堂,立足镇街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状况,在条件成熟的镇街实行集中配餐送餐,大幅降低暖心食堂运营成本,破解部分村无力运营暖心食堂困局。同时,将“爱心+孝心”作为互助养老模式的核心,子女可通过参加志愿活动、向暖心食堂捐款等志愿活动的方式获得积分,将积分给父母使用。积分捐赠机制将奉献社会与孝老爱亲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使爱心变孝心,两者相辅相成,营造浓厚孝老爱亲氛围。建设“志愿服务保障促进型”暖心食堂,克服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困难,依托“政府扶持、村级主办、志愿引领、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机制,采取“群众捐赠,众筹共建”的方法,引导村民参与暖心食堂建设和运营,全体村民轮流到暖心食堂志愿服务,解决了暖心食堂在用工等方面支出问题。
信用建设+场景创新,实现社会治理有深度
乳山市持续拓宽信用体系广度,在暖心食堂基础上,拓展了“暖心大礼堂”“暖心工具房”“暖心洗衣房”等场景。暖心工具房中的每件工具都登记在册,除村委购置的工具外,村民可将自己的闲置工具放置到工具房供其他村民使用。同时,“暖心工具房”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由专门的志愿者负责管理,村民借用工具时,志愿者会登记并抵扣信用积分。将信用与移风易俗等相结合,鼓励村民形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勤俭节约的意识,让信用建设助力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拓展信用场景,让信用体系融入日常生活,让群众从“看客”成为“主人”,实现从“被动接受”到“共建”的转变,使得信用意识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