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李忠木教授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作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16年7月21日 | 来源:工程学院| | 作者:罗起苹 | 阅读次数: 次
  


     2016年7月6日,李忠木教授受邀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作了题为“Advanced Stellar Population Synthesis and its Application”的专题讨论报告。北京的许多天文学者参加了此次报告并参与交流,报告对亚洲通:的天体物理研究进行了很好的宣传。报告围绕一种新的星族合成研究体系——新型星族合成,从研究背景、所考虑的新因素、模型的发展历程以及它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本次报告中,李忠木教授系统地介绍了新型星族合成的理论、模型、方法及其应用等方面相关的研究工作。包括:系统地研究了双星、转动、多星暴的影响,建立了新型星族合成理论和模型。另外,报告还介绍了确定金属丰度和年龄的颜色方法以及对星系和星团进行研究的一些工作。

     新型星族合成模型的优势是能够更加真实地模拟星系、星团等天体的内部恒星构成,获得天体的准确参数。模型综合考虑了金属丰度、年龄、单星、双星、多星暴、恒星转动等因素,与传统星族合成模型相比,能够得到更准确、更可靠的结果,是目前考虑因素最全面的星族合成模型。该模型通过双星演化成功解释了部分星团中的红、蓝离散星以及早型星系的紫外能谱反转等特殊观测现象,同时通过转动解释了一些星团颜色-星等图的主序拐点展宽现象,还通过多星暴对星系和星团的光谱、颜色、颜色-星等图等观测量进行了解释。明确上述三个因素的影响为开展更准确的星族研究奠定了基础,有望对大量天体物理研究进行支撑。

     报告中还介绍了一种研究那些只能观测到颜色而无法获得光谱的天体的有效途径——颜色方法。其中展示了一些能够用于确定星团的金属丰度和年龄的颜色,人们可以直接采用颜色进行估计,也可以通过颜色-谱指数关系、颜色-年龄关系进行间接估计。报告也介绍了两套由李忠木老师开发的研究程序:基于新型星族合成模型研发的颜色-星等图研究程序“Powerful CMD”和光谱拟合分析程序“BS2fit”。这两套程序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便捷地对星族合成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