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永远的丰碑 ——“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党课材料(下)
公共卫生学院    洪永忠    2018年11月15日   

在鹤庆县西山脚下,屹立着一尊巨大的纪念碑,碑高19.36米;寓意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过鹤庆,碑座为红砂石,正前方中央镌刻了红军的红五星和镰刀斧头;碑身为麻石镶嵌,汉白玉的碑心上是鲜红的“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字样,由当年红军长征过鹤庆时毅然参加红军的鹤庆藉田麟勋将军题写。纪念碑像一把钢刀,挺立在数百平方米的平台上,环绕纪念碑的是3.2米高、39米长的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浮雕群。纪念碑的背后是苍松翠柏,青山绿水,寓意着红军精神永放光芒。

82年前,19364月,由贺龙、肖克率领的红二、六军团由宾川进入鹤庆,423日,红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县城,在鹤庆休整了一天两夜。贺龙、肖克在鹤庆召开了军事会议,确定了在金沙江石鼓渡江的战略,之后,离开鹤庆,顺利在石鼓完成渡江转移。
    红军在鹤庆期间,过鹤庆六乡一镇,172个自然村,历时六昼夜,在鹤庆行程110公里。红军所到之处,打击土豪劣绅,开仓放粮,解救劳苦百姓,宣传救国和抗日方针,纪律严明,受到了鹤庆人民的热烈欢迎。老百姓不仅争当向导、送茶送水、医治伤员,以田麟勋将军为代表的许多青年踊跃参加了红军,为云南的革命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最早建成于一九七六年,地点在县城老文化馆。一九九六年,因地震受损,二00一年迁到了西山脚。纪念碑保留了原来的风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放大,增加了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美术师张春和设计的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浮雕群。1987年被确定为鹤庆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确定为大理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升格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站立在纪念牌下,我有太多的感想,82年前,我们的先辈为了理想信念,为了人民的事业,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华大地上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壮丽的诗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就镌刻在纪念碑的正后方。贺龙、肖克等红军的英雄形象如同飘扬的红旗依然鼓舞着人们;鹤庆的白族儿女,鹤庆的老百姓敲锣打鼓、翘首期盼、端茶送水、送子参军的形象也历历在目。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82年后的今天,我们在纪念碑下重新回顾毛泽东主席代表红军书写的历史诗篇,依然可以感慨万千,心潮澎湃。“十二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两万余里,纵横11个省。”克服追兵、病魔、大江大河、莽莽雪山草地,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走出了“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的奇迹之一”。

是啊,红军用生命和鲜血书写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精神,就是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的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的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那就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乐观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82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精神,学习长征精神,就是要不忘历史,进一步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开创新的长征。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不忘初心,就是要能坚守、有信念;我们不忘初心,就是要讲奉献、有作为;我们不忘初心,就是要能担当、有责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我们所有党员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愿您永远铭记历史,也永远鼓舞我们每一位后人。

学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