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当前位置:亚洲通 >> 人才培养 >> 教育专业硕士 >>正文
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21版)

   一、学科专业简介

   本专业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专业领域。本专业为增强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能力,提高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以适应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进程中语文学科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而开设。本专业开设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心理发展与教育、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等专业主干课程。本专业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培养具有坚实教育理论基础、良好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高层次专业化人才。

二、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培养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语文学科教学理论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专任教师。

(二)具体目标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方法论精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借鉴国内外初等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新成果。

  2.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富有奉献精神和良好的专业品格,能立志为国家和地方中小学教育事业服务。

  3.掌握从事学科教学(语文)所必需的语文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方向的前沿与发展现状。

  4.掌握本专业方向的研究方法,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其语文教育教学中发挥引领作用。

  5.能够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围绕自身工作开展实证研究,促进专业发展。

  三、研究方向

  不区分研究方向。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基本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期学习一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考核

方式

开课学期

开课学院

学位课

学位公共课

(5学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36

考试

1

马院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四选一

1

18




考试

1

马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英语综合(专业学位)

2

48

考试

2

外语

学位基础课

(8学分)

教育原理

2

36

考试

1-2

教院

课程与教学论

2

36

考试

1-2

教院

教育研究方法

2

36

考试

1-2

教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

36

考试

1-2

教院

学位必修课

(11学分)

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

2

36

考试/考查

3

教院

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2

36

考试/考查

4-5

教院

中国语文教育理论

2

36

考试/考查

3

教院

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

2

36

考试/考查

3

教院

现代教育技术

2

36

考试/考查

3

教院

论文写作

1

18

考试/考查

4

教院

非学位课

专业选修课

(6学分,

选3门)

语文教育家思想述评

2

36

考查

3

教院

中国文学文字专题

2

36

考查

3

教院

语文学科基础与前沿问题

2

36

考查

3

教院

文学理论与经典赏析

2

36

考查

3

教院

语文微格教学及评价

2

36

考查

3

教院

中小学语文名师教例评析

2

36

考查

3

教院

学校心理咨询技能

2

36

考查

3

教院

教育政策与法规

2

36

考查

3

教院

班级与课堂组织管理

2

36

考查

3

教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

36

考查

3

教院

实践教学

校内实践

(2学分)

教学技能训练

1

18

测试与评估

3

教院

微格教学

1

18

答辩与评估

4-5

教院

校外实践

(6学分)

教育见习

1

18

答辩与评估

1-2

教院

教育实习(跟班研修)

4

72

鉴定

6、8

教院

教育研习

1

18

答辩与评估

7

教院

其他必修环节

入学教育

(不计学分)

研究生教学管理、VPN及图书借阅等系统的培训,学位授予标准及学位论文要求等。

不计 学分

9

全体研究生必须参与

学术活动

(不计学分)

学术道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开展论文写作与指导培训等,参加不少于 10 次本学科讲座、研讨会等。

不计 学分

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书面材料作为考核依据。

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需要达到的最低总学分

总学分38分,学位课程24分

注: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考取的研究生,需补修2门课程:中外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采取单独开课、单独考核形式完成补修,课程成绩不记学分。

六、课程教学及考核要求

  1.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出发,根据学术发展前沿,结合课程内容与特点,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将课堂讲授、小组研讨、实验演示、自学等方式结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学位基础课为考试,学位必修课和非学位课(专业选修课)为考试或考查,实践教学为答辩、测试、评估、鉴定等形式。

七、培养方式

1.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用课堂互动、分组研讨、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式,促进研究生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2.实行“双导师制”: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聘任亚洲通:教师和具有高级职称、经验丰富的校外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共同培养研究生。

3.加强人才培养管理与质量保障:明确研究生导师和任课教师的资格要求,加强对导师和任课教师的教学指导与服务;通过新、老教师结对制度,充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传、帮、带作用;加强科研交流平台建设,积极开展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术训练和学术交流活动,强化专业学位论文质量标准建设;立足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充分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特点,对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和特殊问题进行专门化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学科教育教学策略;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充分考虑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培养特点,引导研究生在执行培养计划过程中,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就业市场状况、积累就业经验、掌握应聘技巧,进一步提高就业竞争力。

八、培养过程

  1.培养环节:研究生培养通过“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工作”三个环节实行,三个环节可交叉进行。

  2.专业基础知识:导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根据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

  3.专业技能实践:研究生在学程内完成不少于1年的专业技能实践。

  4.学术活动:全体研究生必须参与学术活动,在毕业答辩前提交一份科研记录或文献综述。

  5.毕业及学位授予:研究生完成培养计划、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要求和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可准予毕业并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九、实践教学的实施

  高度重视实践教学:通过建章立制,确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强化校内实验与实训教学平台建设,有序安排和组织实施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内容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技能培训等,其中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到基础教育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的时间不少于两学期。

十、学位论文

   1.时间及要求

  教育硕士研究生应至少有一年的时间从事学位论文工作,不计学分。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及指导小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主要涉及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论文送审、正式答辩等流程。学位论文开题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完成,中期检查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完成,论文预答辩、论文送审、正式答辩在第三学年第三学期完成。

2.选题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与专业领域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相一致,选题应紧密结合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紧扣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反映该学科领域培养目标的要求;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题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应在 2.5 万字左右。

3.规范要求

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表述规范。学位论文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封面、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摘要(中、外文)、关键词、论文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发表文章和申请专利目录、致谢和必要的附录等。

4.水平要求

(1)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并对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遵守相关学术论文规范;

(3)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4)学位论文的正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科研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5)学位论文撰写要求概念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字通畅,图表清晰,数据可靠;

(6)通过学位论文研究及其所开展的科研活动,对相对独立完成的课题或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鼓励发表一定数量和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5.论文答辩: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十一、文献阅读要求

  研究生在学程内完成以下文献阅读要求,在毕业答辩前需提交一份科研记录或文献综述。

  1.选读书目

  (1)[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袁振国.当代教育学(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7)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  

  (8)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9)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10)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

  (1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12)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3)王富仁、郑国民.语文教学与文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14)王荣生.走进课堂——高中语文必修课例分析[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5)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16)王尚文.人文·语感·对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17)李镇西.听李镇西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8)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9)余映潮.听余映潮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0)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1)[美]艾伦?C?奥恩斯坦,弗朗西斯?P?汉金斯.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M].柯森主译,钟启泉审校.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2)[美]彼得?A?瑞德帕兹.阅读的革命——怎样读难懂的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3)蔡元培.蔡元培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4)曹明海主编.语文教学本体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25)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26)陈必祥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

  (27)陈雪虎.传统文学教育的现代启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28)[英]戴维?伯姆.论对话(On Dialogue)[M].李尼科编,王松涛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9)方智范.理解与创新:人本中心的透视和解读[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30)蒋孔阳.美学新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1)赖瑞云.混沌阅读[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32)赖瑞云.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3)李海林.李海林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34)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5)林治金.著名语文教育家评介[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

  (36)柳士镇、洪宗礼主编.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7)南帆、刘小新、练暑生.文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8)[美]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9)潘新和.不写作,枉为人——潘新和语文学术随笔[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40)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41)潘新和.“表现与存在论”语文学视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2)潘新和.语文:存在与变革——穿越时空的语文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43)潘新和.语文:回望与沉思[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44)潘新和.语文:人的确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45)潘新和.语文:我写故我在[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4.

  (46)潘新和.中国写作教育思想史论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7)潘新和主编,赖瑞云、王荣生、李海林副主编.新课程语文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8)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9)饶杰腾.近现代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

  (50)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51)孙绍振.文学创作论[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7.

  (52)孙绍振.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53)陶行知.陶行知名篇精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4)王纪人主编.文艺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55)王荣生、郑桂华主编.语文教育研究大系.中学教学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6)王意如.在课堂上思考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7)王意如.中国古代文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

  (58)吴非.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59)杜草甬、商金林编.夏丏尊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

  (60)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61)叶学良.教育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62)曾祥琴主编.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63)赵志伟.现代语文教育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4)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5)朱自清.朱自清论语文教育[M].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

  (66)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67)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68)雷通群.西洋教育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69)吴式颖主编,李明德、单中惠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70)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71)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2)汲安庆.中学语文名师教例评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阅读不少于100篇中英文专业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