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所在位置: 亚洲通» 教务教学» 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来源: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5-09-01 浏览次数:
一、 学科简介
2011年大理大学获批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开始招生。民族学以不同民族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研究民族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民族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下设民族文化、民族宗教、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民族教育与社会发展等研究方向。本学科立足于大理民族地区,以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与白族历史文化研究为特色,注重学术研究与现实应用相结合,是亚洲通:重点和特色学科之一,地缘优势突出。学位点依托民族文化研究院,整合文学院、教育科学院、图书馆等校内资源,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1人,其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正高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8人,博士16人,形成了以教授、博士为骨干,中青年相结合的教学科研队伍。近年来,累计主持完成各级课题4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论文100多篇,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奖励。拥有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云南省南诏大理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云南宗教治理与民族团结进步智库等多个学术平台。 
二、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专业学生应掌握民族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民族学学科一般理论和实践基础;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了解国内外民族学学科研究动态,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基本掌握民族学田野工作技术,能够初步运用民族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具备独立从事民族学科研和实践能力;胜任民族文化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胜任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
三、 研究方向
(一)民族文化
(二)民族宗教
(三)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四)民族教育与社会发展
四、 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具体安排为:第一学年完成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及大部分选修课的学习。第二学年完成所有学位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学习;进行田野调查,参与完成部分实践任务和学术活动;完成开题报告、田野调查报告等工作;开始学位论文的撰写。第三学年继续进行专业实践和课题调研工作,12月底以前完成学位论文初稿,通过论文中期检查;5月底前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并进行答辩。
五、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课程学习最低要求为34学分,原则上不超过3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方可申请学位及进行毕业(学位)论文答辩。
表1   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A03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考试
2
 
A032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考试
1
 
A052001
英语综合
87
3.5
考试
2、3
(39/48)
A052002
英语听说写
58
2.5
考试
2、3
(26/32)
专业基础课程
B031001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48
3
考试
2
 
B031002
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
48
3
考试
2
专业必修课程
B031004
西南民族史
48
3
考试
3
2-3门 
 
C031008
民族学研究专题
32
2
考试
4
C031099
专业外语
32
2
考查
4
非学位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D031001
民族文化专题
32
2
考查
1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获取规定的学分
D031020
云南艺术史
32
2
考查
3
D031011
文化遗产概论
32
2
考查
3
D031004
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专题
32
2
考查
3
C031005
民族史料学
36
2
考查
2
D031010
宗教研究专题
32
2
考查
4
C031006
民族考古学
32
2
考查
3
D031017
民族学名著选读
32
2
考查
3
必修环节
专业技能实践
F031097 
参与社会实践、田野调查不少于2个月
 
2
 
3-5
提交调查报告
学术活动
G031098 
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10次以上
 
2
 
1-5
本人主讲、主持各不少于1次
补修课程
 
跨学科、同等学力考取者至少任选2门,由导师指定课程。
 
 
 
2、3
不计学分

六、 培养方式与方法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和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办法。既要使硕士研究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培养硕士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在指导方式上采取导师个别指导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导师负责制定和调整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硕士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在第一学年(2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完成。
本专业部分课程采用研讨班形式进行教学,即由主讲教师讲解部分课程基本内容,提供参考文献和规定研讨要求后,学生在阅读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撰写出研讨文稿或提纲进行研讨。要求学生在选定的与毕业论文相关的田野调查点的实地田野调查时间不少于两个月,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田野考察报告。学位论文必须有田野调查资料支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学术讲座、报告会、研讨会、课题研究和社会实践。有课题的导师应组织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在参与课题研究实践中提高从事专业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七、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选题由导师与学生共同确定,选题应符合本学科学术规范,具有一定学术和社会意义。论文题目选定后须做开题报告,审定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要求在论文答辩前,以大理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1篇或在公开出版发行的省级及以上书刊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研究生须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达到有关规定要求,经导师同意和相关部门审查方可申请答辩。学位论文一般为3-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