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媒体理大

媒体理大

“小强”还能做药,3个药近两年销售达37.19亿元

    蟑螂又叫美洲大蠊,因其超强的生命力还被人们称为打不死的“小强”。大理大学等单位科研人员提出了用美洲大蠊研发治疗粘膜修复、心力衰竭和乙型肝炎新药的研发思路,成功研发3个新药,近两年销售收入达37.19亿元。

    昆虫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生物,约占已知动物种类的3/4,昆虫资源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昆虫作为药用,历史悠久,在新药开发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美洲大蠊有3.8亿年的生存历史,其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血瘀癥坚,破积聚……”汉末《名医别录》将其功效概括为“通利血脉”。在云南和四川等地,彝族民间用蜚蠊治疗疮疡久不愈、乙型肝炎等。虽然疗效显著,但美洲大蠊生活环境特殊,携带有50多种致病菌、病毒和过敏原,其成药性是一大难题,致使其现代药物制剂成为空白。

    1978年以来,大理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大理大学李树楠教授牵头,针对美洲大蠊药效作用机理不清、产品和原料质量控制难、临床研究及评价不足等行业发展共性问题进行研究。阐明了美洲大蠊的生物学特性,构建了中药材美洲大蠊养殖技术体系和GAP工厂化车间生产模式。同时,根据民间药用经验,率先提出了用美洲大蠊研发治疗粘膜修复、心力衰竭和乙型肝炎新药的研发思路,先后开发了康复新液、心脉隆注射液和肝龙胶囊3个新药,并成功转让实现上市销售,近两年销售收入达37.19亿元。康复新液入选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为国家医保乙类药品。

    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还研发了“生命活素”牙膏,已上市销售;抗肺癌中药“美蠊胶囊”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并成功转让给昆明赛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该项目由大理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赛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腾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腾冲市福德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完成,获云南省2018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