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媒体理大

媒体理大

边陲大学,如何走向世界舞台?

大理大学党委书记段林谈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理大现象”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同志38年前的这番论述为中国教育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成为新时期中国教育走向强盛的“法宝”。如何才能实现“三个面向”,尤其是“面向世界”?38年后,地处西南边陲的大理大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尽管地处偏远,大理大学始终心系世界,从国家“走出去”战略及“一带一路”倡议中发现了“改变滇西边疆、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历史使命。合并组建20年来,大理大学坚定不移地面向南亚东南亚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培养留学生近四千名,形成了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理大现象”。近日,本刊走进大理大学,与党委书记段林共话这所边陲大学走向世界舞台的探索与实践。

鼎新受命:

植根滇西边疆,辐射南亚东南亚

半月谈·文化大观:2021年是大理大学合并组建20周年,这在全国算是比较年轻的高校。

段林:大理大学合并组建于2001年,但是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78年。当年,国家为了改变滇西边疆民族地区缺医少药、教育落后等状况,在这里筹建了两所高校,一所是大理医学院,另一所是下关师范专科学校,后来更名为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两所学校合并组建大理学院,2015年更名为大理大学。这是我们学校基本的历史沿革。

半月谈·文化大观:可以说,从办学伊始,大理大学就肩负着“改变滇西”的历史使命,围绕这个使命,大理大学也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段林:是的。42年来,我们一直秉持“改变滇西缺医少药、教育落后状况”的初心,根植滇西办学,主动服务地方。我们立足云南省及滇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挖掘学科专业特色,构建起了支撑云南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生物医药学科群”和促进滇西边疆民族地区繁荣稳定的“民族文化学科群”。四十多年来,我们已累计培养15万余名高素质人才,其中80%留在滇西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为滇西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半月谈·文化大观:近年来,大理大学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引发了全国关注。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贵校全日制学历留学生人数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在西部高校名列第一。作为一所边陲高校,大理大学为何国际交流与合作程度这么高?

段林: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接壤,是中国陆路连接南亚东南亚、通往印度洋最便捷的国际通道,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大理大学地处滇西中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们以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国家战略的独特使命。自2001年合并组建之初,大理大学就确立了“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面推进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的交流和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习近平总书记亚洲通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大理大学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立足大理、服务滇西,面向云南及周边省区、辐射南亚东南亚”成为我们更加明确的使命与定位。

起步维艰:

立足医科优势,招生广告发到国外街巷

半月谈·文化大观:从全国范围来看,国外留学生可选择的高校还是很多的,大理大学如何与国内其他高校尤其是名校开展竞争?

段林:我认为大理大学有两方面优势,一是地理位置,二是学科设置,同时具备这两点优势使大理大学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具有了较强的竞争力。在南亚东南亚部分国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殊国情,普通家庭要想实现阶层跃升可选择的职业门类并不多,医生便是其中之一,因此这个职业在当地长期受到追捧。然而,这些国家的医学教育要么不够发达,要么有精英化倾向,普通家庭的孩子很难享受到,想学医而又考不上本国医学院的学生就不得不付高昂的学费出国留学。在这样的需求下,大理大学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一方面,生物医药是大理大学的优势学科,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都不错,还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可供实习的医院,学费也比欧美国家便宜很多;另一方面,大理大学位于滇西北的中心,滇西北与东南亚多国接壤,从南亚东南亚来此读书学习非常方便。

半月谈·文化大观:听说刚开始招收留学生的时候并不容易?

段林:是的,我们从2002年开始发展留学生教育,是云南最先“走出去”的高校,在全国也算比较早的,当时还普遍不太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了更好地“走出去”,我们当时做了一些规划,首先针对东南亚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招生策略,比如针对越南等高等教育不能满足本国需求的国家,我们先入为主、迅速占领市场;针对泰国等经济和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国家,我们与之合作交流为主;针对老挝、柬埔寨等相对落后的国家,我们先培育市场,由学校自筹资金,每年提供一定名额的全额奖学金,资助留学生来华读书。2005年以后,我们开始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招生。最开始那几年,既没有方方面面的支持,也还没有得到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认可,确实是比较艰难的。这些规划看似简单,实际上凝聚着我们的大量心血付出。当年一位云南省领导出访印度,在多个场合看到我们学校的招生广告,感到非常惊讶。的确,我们的招生广告可以说发到了部分国家的大街小巷,当然,这也为我们的招生工作打开了局面。

成果初显:

短短19年,培养近四千名留学生

半月谈·文化大观:大理大学发展留学生教育已经19年,整体状况如何?

段林:从2002年招收留学生开始,大理大学的留学生教育一直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始终以招收南亚东南亚留学生为主,占比将近九成,招生专业主要是临床医学、药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汉语教育、民族文化与艺术等优势或特色专业。目前,学校已累计招收南亚学历留学生1800余人,东南亚学历留学生800余人,现有来自22个国家的全日制留学生1000多名,其中90%左右为自费留学生。学校的印度留学生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本科学历留学生人数长期位居全国高校前列、西部高校第一,留学生教育已成为大理大学最显著的办学特色和亮点。

半月谈·文化大观:在留学生培养方面,大理大学有哪些经验?

段林:学校一直坚持以观念更新为先导,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机制构建为保障,在人、财、物及政策制度上保证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效果显著。以我们最有特色的医学留学生教育为例,我们不仅提供英文授课,还为学生实习制定最佳计划,安排最有经验的医生来带留学生,临床指导效果非常好。除了高质量的临床医学知识及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留学生在大理大学还能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礼仪方面的知识,比如我们专门为留学生开设了《中国文化概览》及其他人文课程,课程之外也会组织各类中华文化体验活动,比如一年一度的“国际日”活动,就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校园文化活动;每年还联合当地政府,为留学生举办中秋联谊活动,深入体验当地民风民俗等。为了吸引亚洲通国家优秀学生来大理大学学习,我们还为留学生设立了四类奖学金,其中南亚国家的留学生可以申请云南省政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奖学金和大理大学校级奖学金两种奖学金,每年的奖励总额达到200万元。

半月谈·文化大观:留学生就业情况如何?

段林:大理大学医学类留学生的学历教育已经得到了英国医学学会、美国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印度医学会、尼泊尔医学会、巴基斯坦医学会等机构的认可,毕业生获得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行医许可。临床医学专业留学毕业生通过生源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比例达70%,其它专业的留学毕业生大多数就业于所在国的政府机构、高等院校或跨国企业,成为当地各行业各领域的骨干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规划:

拓土欧美,打造全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标杆

半月谈·文化大观:大理大学在推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除了“请进来”,还主动“走出去”?

段林:是这样的。近年来,我们围绕国家汉语教学和汉语推广战略,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走出去”。自2007年在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成立“汉语中心”至今,我们已在4个澜湄国家即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建立7个“境外汉语教学实践基地”和2个“华文教学实践基地”, 2017年学校获批“云南省华文教育基地”,汉语国际推广教育取得良好效果。2016年,大理大学与泰国帕纳空皇家大学共同成立了海上丝路孔子学院,并与泰国最大的中资企业罗勇工业园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中国“一带一路”和泰国“工业4.0”及“东部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海上丝路孔子学院特色的发展之路。

半月谈·文化大观: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大理大学未来有哪些规划?

段林: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大理大学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指示精神,顺应和把握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趋势和规律,坚定不移地走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道路,努力把学校建成区域内有重要影响的人才高地和学术高地、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和高等教育开放合作示范基地。

首先,我们将全面总结教育开放合作办学经验,进一步巩固合作办学成果,以辐射南亚东南亚为中心,以加强印度合作交流为重点,以来华留学生教育为抓手,稳定来华留学生规模,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质量,将学校建成南亚东南亚留学生人才培养基地。其次,我们将逐步拓展东亚、欧美等区域合作交流,扩大国际合作交流国别,同时加强人员、科技等领域交流,着力打造一批中外人文交流品牌项目,并在积极稳妥推进汉语推广的基础上加强泰语、缅甸语等非通用语种互帮互助,促进中外语言互通,促进民心相通。最后,我们将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及云南省产业发展战略,以大理大学澜湄研究院为基础,结合学校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科研机构优势,通过打造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综合研究实体平台,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研究,逐步打造立足大理、服务滇西、面向云南及周边省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教育开放合作智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