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

第12届“国际日”活动之第二届国际论坛东盟一体化及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机遇与挑战成功举办

 

(大院网通讯员 张吉林)3月26日上午9点在艺术学院音乐厅由大理学院第12届“国际日”组委会主办、由政法与经管学院、大理学院经济研究所承办的国际日”活动之东盟一体化及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机遇与挑战论坛拉开了帷幕。列席会议包括外籍嘉宾、学校部门领导、政法与经管学院李鸿昌院长、杨晓红副书记、杨运星副院长及相关专业师生约100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本次论坛由东盟一体化、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机遇与挑战及向现场嘉宾提问三个环节组成。论坛由大理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政法与经管学院副院长廖望科主持,论坛首先由廖博士带来了题为“东盟一体化及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机遇与挑战”—基于区域高等教育的视角演讲,向与会的嘉宾介绍了中国—东盟“10﹢1”合作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做了介绍,指出东盟与中国合作的“黄金十年”成果及未来“钻石十年”在政治、经济、国家安全、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合作的展望。廖博士最后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话指出中国—东盟的未来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院长洪风在论坛上作了交流,洪风表示自己就是东盟一体化的结果。从2010年至今年年都来参加大理学院不同主题的“国际日”活动,他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泰之间过去到现在的文化交流情况,20多年过去了,中泰教育、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指出东盟一体化不外乎几个形态的融合:首先是国民的交流,其次是语言的交流,再次经济即货币的交流。洪风从出国的便捷性、人口的流动性、贸易的可行性等方面作了介绍,并指出中国人如今要“变泰”也很容易,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东盟一体化仍面临着挑战。中国—东盟“10﹢1”现存的危机是 “民主碎片化”带来的后果。洪风从宗教、文明的冲突两方面对东盟一体化的危机作了深入的交流。
    大理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处刘明处长在论坛上发言,他以大理学院为例介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目前,大理学院已与老挝、柬埔寨、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建立起了合作交流关系,但要根据各个不同国家的发展情况作出相应的对策。来自艺术学院的罗雁龙书记则强调了云南多民族文化的基础对上述发展愿景的重要性。他指出文化资源是一体化和经济文化建设所必须倚重的基础资源。大理学院在促进区域文化交流方面大有可为。学报编辑部主任李明指出东盟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学报上有关东盟一体化中金融、教育、文化论文发表情况等方面作了交流。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的Nata Tubtimcharoon博士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泰国的高等教育情况,她指出泰国的高等教育和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制度上没多大差异,但在文化层面上有较大区别。中国的高等教育要求学生追求勤奋、严格,而泰国的高等教育更注重文化的积淀、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很悠闲、很舒服的过程。泰国学生追求的目标是找一个快乐工作,考大学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快乐。泰国高等教育强调应用型的教育,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论坛上廖博士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机遇与挑战,指出了云南作为桥头堡的重要作用。来自印度教育在线董事长Partha Ganguri博士认为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具有巨大的潜力,发展印缅孟经济走廊需要发挥中国和印度两国的领导作用,需要通过文化的合力来促进经济的一体化。冈布里博士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的Thomas Dodd 博士则从欧盟一体化的进程、欧洲9个经济文化的发展出发,对中国—东盟合作及BCIM经济文化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现场的同学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嘉宾进行了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