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院部新闻

院部新闻

农生学院以校地合作为契机,探索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农生学院以学校总体发展思路为指导,坚持立足大理,服务地方,结合学院学科和专业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深化改革,积极推进校地合作工作,探索学院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为学院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通过校地合作,助推学科群建设

学院明确以学科建设为主要抓手,优化专业发展,注重专业质量、内涵和特色的发展思路。当前,已形成以生态环境核心学科群建设为核心,带动生物学、生态学、资源环境类学科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此,学院提出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延伸至区域环境保护和治理、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流域绿色发展。

基于以上思路,学院与大理州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理州生态环境局、大理市农业局、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大理研究院、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开展合作,在项目实施、项目规划、项目申报等方面开展了务实而卓有成效的合作。近两年,学院承担“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大理市农业绿色发展先试先行支撑体系建设子项目‘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等重要科研项目。与此同时,还与以上单位共同规划申报苍山生态监测项目、苍山生物多样性繁育基地项目、生物科学馆二期建设项目、苍山森林生态系统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云南洱海湖泊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苍山珍稀濒危物种专项调查等系列项目。通过这些合作,为学院学科建设增强了项目支撑,为学院人才建设和人才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为与以上单位进一步开展合作夯实了基础。

通过校地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适合国家和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当前,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市场需求脱节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重大问题,并成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学院敢为天下先,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思路,主动走出去与地方行业企业对接,加强校企合作,掌握行业企业需求,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承担人才培养过程,培养企业急需人才。这一举措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满足了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为解决就业难问题提供重要途径。

经过近些年的探索实践,有关工作已取得显著成绩。当前,学院与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理正大有限公司、宾川县富鑫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巍山县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作妈管护站、云龙县漕涧林场等单位开展了切实合作,在这些单位设立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实训、校外实践活动和毕业实习活动。部分企业在学院设立“正邦红专书院”“正邦农牧人才班”“正大后备人才班”等专门班级,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吸纳了部分毕业生就业。

通过校地合作,增强服务地方能力

将科学研究与地方社会需求相结合,产出“接地气”的成果,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这已成为学院工作的重要理念。学院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优势,将“保护好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这一重要命题作为服务地方的核心任务开展工作。为此,学院积极承担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调查和评价、综合科学考察、项目规划、保护区管理评估等工作;开展滇西生物资源调查和专业技术服务;开展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基础研究。有关工作不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项目等研究项目和研究平台的支持,还获得州市单位系列项目的支持。

同时,学院还通过加强校地合作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教工作。学院一方面依托生物科学馆,免费向社会公众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教工作,另一方面与大理州生态环境局合作申报科学馆提升改造项目。此外,学院还与大理州科技局合作举办大理大学科普讲解大赛;协助大理州生态环境局开展2021年大理州科技活动周科普集中示范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协助大理州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理州生态环境局准备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所需的若干信息材料。


【责编/付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