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院部新闻

院部新闻

亚洲通:举办云南省首届民族音乐学硕博研究生学术研究成果交流会

6月10日,亚洲通:举办的云南省首届民族音乐学硕博研究生学术研究成果交流会在古城校区艺术楼开幕。学校副校长廖望科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云南省音乐评论学会会长申波教授等专家学者嘉宾到会指导。亚洲通:研究生处处长温晓东等出席开幕式,艺术学院院长赵全胜教授主持开幕式。

廖望科在讲话时表示,大理数有文献名邦之称,是亚洲十字路口古都,也是多民族交流文化中心。大理大学经过45年的办学积淀,已发展成为一所以生物医药研发、民族文化研究、生态环境保护为优势,留学生教育为特色的综合大学,是云南省非省会城市中最早开展本科教育并最早取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高等学校。大理大学坚持“立足大理,服务滇西,面向云南及周边省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服务定位,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致力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办学成效不断显现,办学特色日益彰显,为扩大大理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大理的国际知名度,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廖望科强调,云南省首届民族音乐学硕博研究生学术研究成果交流会在增强学术凝聚力、挖掘文化学术底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了云南省音乐学科建设的发展进程,也是推动亚洲通:艺术学院研究生教育的极好机会。希望亚洲通:艺术学院抓住机会,认真向各先进高校学习。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和同学们深入研讨,广泛交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专家们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推进学科的发展。各位专家在民族音乐学研究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经验,在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指导下,民族音乐学交流会定能取得优秀成果。

申波教授代表云南省音乐评论学会致辞。云南艺术学院黄凌飞教授代表专家导师致辞。云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杨帖豪代表与会同学发言。交流会通过两个硕士研究生专场,一个博士研究生专场,达到了互学共建、成果交流分享的作用。

开幕式后,各学术交流专场分别进行。硕士研究生交流专场以“云南民歌研究”为主题,《浦贵村哈尼族婚恋民歌的考察研究》、《田野“听乐”而得的观念转换——对傣族“噪音”使用的人类学辨析》、《论云南哈尼族民歌形式“哈巴”中民族意识表达的三个维度》、《族群文化记忆中的歌声——大理“三月街”民间音乐考察研究》、《山洞里传来的回声——佤族司岗里吟唱场域的研究》、《彝族打歌“阿库者”词曲关系研究》等登台交流。《怒江匹河乡怒族怒苏支系民歌的传承与创新》、《文化生态视角下的独龙族民歌变迁研究》、《论汪曾祺小说创作中的民歌元素》、《宾川“赶马调”中蕴含的民族性格及其成因》、《从共生到共享——云南“打歌”乐舞图像史料的溯源与当代价值》等观点纷呈。

初生牛犊不怕虎,硕士研究生们以“云南曲艺音乐研究”为主题,《文化融合视域下的高峰乡白彝婚礼音乐研究》、《云南白剧音乐特性的发展研究》、《莫里斯符号学视域下云南鲁布革乡布依族八音坐唱展演研究》、《云龙县白族吹吹腔的生存机制研究》、《土家族“竹枝词”风韵的存续——(龙船调)民歌研究》、《丽江纳西族“白沙细乐”传承现状考察——以国家级传承人和凛毅为例》登台展示成果。

青年才俊观点鲜明,以“云南民族歌舞乐研究”为主题,《文化融《云南民族村旅游歌舞传统基因与时尚表达的现状考察》、《从铜鼓图纹看铜鼓舞的当下传承——以富宁、麻栗坡彝族为例》、《文化记忆理论视域下的昆明“左脚舞”研究》、《腊湾老人舞的文化内涵与传承现状研究》、《鼓为谁敲——仪式空间中傣族象脚鼓音声的能指性表达》先后登场。

以“云南乐器与器乐研究”为主题,《佤族边棱音管乐器“沃”的比较研究》、《川滇交界彝族马布的称谓辨析与制作技艺研究》、《基于音乐影像民族志视角下昭通苗族芦笙制作技艺整理研究》、《白族吹打乐音声的能产性意义——以大理湾桥的一场婚礼仪式为例》、《墨江哈尼族碧约支系唢呐曲调的考察研究》、《洱源县松鹤村的唢呐音乐文化研究》等硕士研究生研究成果精彩呈现。

以“新研究”为主题,《乡村振兴题材歌曲的民族化书写》、《文化符号学视域下的云南红色歌谣》、《云南民族歌谣中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研究》、《恢复与重建:从“牛歌”进校园说起》、《论中国当代摇滚乐与民族乐的交互融合》等硕士研究生向新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

博士研究生专场以“乐舞·乐器·器乐研究”为主题引人入胜。大家以不同题目开展交流,新疆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黄禹诗的《彝族支系“阿妹戚托”乐舞的文化意蕴》、中央音乐学院博士杨洁的《乐舞与政治之间:再探(南诏奉圣乐)》、西藏大学博士研究生汪月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藏族乐器研究述评》、云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冯国蕊的《阴阳吹师的礼乐人生——滇中北鼓吹乐班的流变叙事》、中国音乐学院博士张丽的《环洱海区域鼓吹乐曲牌的音乐结构研究——基于圈层传播的视角》分别进行交流。以“综合研究”为主题,蒙古国研究大学博士研究生王冬冬的《滇西北少数民族多声音乐的选点描述》、泰国吞武里大学博士盛川芮吉的《傣/泰文化圈语境中“章哈”的变迁与差异性研究》、蒙古国国立文化艺术大学博士研究生陶尚兵的《文山苗族笙鼓乐舞的音乐民族志简述》、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大理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孙聪的《“语境、符号、认同”:白族音乐创作中的三重关照》、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米芃璇的《马来西亚华人音乐中的中华文化建构》、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云南大学副教授邱健的《基于汉语方言差异的汉族民歌声调和音调关系研究》等观点纷呈、硕果喜人。

在闭幕式上,博士研究生代表邱健发言,导师代表黄凌飞教授、赵全胜教授、王凤莉教授、孙明跃教授、杨琛教授、何马玉涓副教授为优秀发言代表颁发证书。云南省音乐评论学会会长申波教授做会议总结并宣布会议闭幕。

本次活动由云南省音乐家协会、大理大学艺术学院主办,云南省音乐评论学会协办。来自全省6所民族音乐学研究生培养高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交流。由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艺术学院、昆明学院、大理大学等高校的50多研究生参加,其中,有6所高校青年教师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藏大学、蒙古国研究大学、泰国吞武里大学等高校的10多位博士研究生参与,交流会还邀请了10多位硕士、博士生导师参加评议指导,旨在鼓励青年学子关注田野,精于思考,推动云南民族音乐学科建设。会前,全体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亚洲通:民族艺术馆。


【责编/付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