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您现在的位置:综合新闻 | 文章
综合新闻

倒在实验室的“蟑螂教授”

追忆大理大学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李树楠教授

发布时间: 2019-05-16   来源: 药化学院 宣传部   作者: 刘光明 刘翃   浏览: 次

    “一生勤劳换来桃李满天下,俯首钻研铸就硕果济苍生。”被誉为“蟑螂教授”的大理大学二级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李树楠教授,走完了他八十二载坎坷而又光辉的一生,倒在了他毕生“心之所向,九死不悔”的新药研制实验室一线。

李树楠教授做实验
    作为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九五”重点研究攻关课题负责人李树楠,八十二载人生五十余年科技攻关路,以毕生精力投入到蟑螂(又名美洲大蠊)的药用研究中,发明了3个新药、获得3个新药证书并且3个新药均全部实现产业化,近年每年产值超过20亿元,累计产值已达300余亿元;他和他的团队先后获得授权专利35项(发明23项),制定国家标准3个,地方标准1个,国家标准对照药材1个,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94篇……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颁奖大会,5月16日隆重在昆明召开,可面对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殊荣,李树楠教授却成为了不能登上领奖台的科学家!虽已得知自己的成果被云南省推荐参评国家科技进步奖,但李树楠教授却没能等到国家科技进步奖揭晓的那一天!

李树楠教授做实验
    斯人已去,但李树楠教授“犹有愚公志,攻关不畏难”(时任民盟中央代主席楚图南先生1986年书赠李树楠语)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位大理大学人追寻着他的足迹奋勇登攀,激励着每一位大理大学人向着这面大理大学科研的旗帜不懈前行……

李树楠教授做讲座
    1936年出生于云南腾冲的李树楠教授,从小就饱尝了没有国就没有家的苦难。早在中学时期,他毅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同盟,目睹了疾病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萌发了学医的强烈愿望。1951年他考入华西医科大学药学系(原四川医学院),7年寒窗苦读的14个假期,几乎都是在图书馆和实验室中度过,不仅修完了药学的全部课程,还用两年时间旁听了医疗系的部分课程。
    1957年,由于坚持学术上的实事求是,他被错划为右派,先后被送到大凉山铜矿、瓷厂和农村接受劳动改造。繁重的劳动、饥饿和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了他全身水肿,大口大口地吐血。“我不能死,我要活下去,缺医少药的边疆人民在等着我呢!”坚定的信念支撑着这位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曾经健壮的小伙艰难地走向大山,寻找野果、野菜充饥来维持生命。

李树楠教授查找文献资料
    他挖到的一种不知名的球根,在饥饿和学识涵养灵感的促发下,他发现和开始了能治疗初期小儿麻痹的药——“类蛇毒”的研究试验。没钱买实验的动物,自己捉鼠、青蛙,甚至把家里的鸡、狗、猫都用上。经过多次试验,“类蛇毒”在动物身上取得了成效。为了测试研制的药剂对人体的疗效,他毅然决定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以身试毒心无惧,捐躯为人自怡然”,这既是他的遗言,更是他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甘愿献出生命的决心。自身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后,他又开始用这种药免费为300多个小儿麻痹患者解除了病痛,也用这种“类蛇毒”药剂挽救了一名卫校花季少女朱孝慈的生命,成就了他与朱孝慈的一段旷世姻缘。
    1960年,“坚持反动立场,拒不承认错误”的他,被开除押送到今天的大理市。一个被开除的“右派分子”,没有哪个单位敢接收他。为了谋生,帮人背行李、拉板车、滚油桶、抬木料、扛大米、运煤炭……什么重活脏活都干过。每一个月的苦和累,只能换来20元钱。虽然苦和累,但他仍然没有放弃自己钟爱的事业,白天做苦力谋生,晚上躲着偷偷做实验。

央视记者多次到校采访李树楠教授
    1964年“四清” 运动中,他这个“五类分子”被以开“地下黑诊所”的罪名抄了家。所有的药品、实验设备全被捣毁抄走,实验记录和病历登记也被抢走,人还差不多被投进了监狱。
    面对自己苦心建立的实验室毁于一旦,李树楠告诫自己:“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二是读进大脑的书。”他一咬牙,把用自己的鲜血卖来的一百多元钱全部购置成仪器设备和药品,继续自己的研究。
    在一间又低又潮、不足10平方米的破旧出租小屋里,李树楠获得了意外的收获。同住的一位挑水卖的老人不慎跌伤了脚,几个月后,老人的右大腿流脓不止,形成瘘管,不能行动。经西医治疗依然不见好转。老人的一位亲戚送来一包草药,请他帮助照料。李树楠一边替老人换洗,一边观察,三天后,原来颜色发黑、形状凹陷的瘘管口竟然长出了鲜红的嫩肉芽,脓水减少了,老人的疼痛感也减轻了。这种特效的草药引起了李树楠的好奇心。他用放大镜把捣得稀烂的草药看了又看,发现里面除了植物的碎片以外,还有一些昆虫的碎末。他花了几天的时间,通过各种拼凑方法发现——这些昆虫的碎末不就是人人厌恶的蟑螂吗?
    经过反复查阅资料、大胆联想和试验,李树楠教授发现了蟑螂具有极强的抗病毒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为日后成功发明康复新液奠定了重要基础。
    1979年,扣在李树楠教授头上的“右派”帽子被摘了,背了22年的“莫须有”罪名终于洗清了。他被安排到大理卫校工作,1982年又被作为核心骨干教师抽调到大理医学院工作。从此,李树楠教授的新药研发便可名正言顺地进行了。
    李树楠教授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教学和科研机会,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每天工作均在12—16个小时直至最后一次被送进医院,再也没能回到他一生眷念的源于昆虫美洲大蠊的系列原创新药研制及产业化事业。

三个新药证书
    历经50余年的艰苦持续攻关,李树楠教授及其带领的团队围绕美洲大蠊的新药研制及产业化应用难点,在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现代中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7个项目的资助下,取得了四大创新成果:一是创新性的发现美洲大蠊中关键药效物质并证实其药理作用;二是首次发现并创制了源于美洲大蠊的3个新药——康复新液(1985年)、心脉隆注射液(2005年)和肝龙胶囊(2007年),3个新药形成了美洲大蠊现代药物产业链;三是突破了美洲大蠊成药关键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四是创建美洲大蠊养殖技术体系,实现原料规范化和规模化生产,达到了“企业发展,农民脱贫”的双赢目标。
    李树楠教授虽然走了,但他用自己的一生和实际行动,向世人诠释着“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真正内涵,正如1986年1月民盟中央号召民盟盟员向李树楠学习的倡议中所言:“李树楠同志在前进的道路上历尽坎坷,但是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矢志不渝,为探索科学真知坚定不移,充分表现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可贵品质。他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坚定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毅力,终于在科学研究的事业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李树楠教授,我们至亲至爱的“蟑螂教授”——我们,永远怀念您!
    李树楠教授,我们最敬重最仰慕的科研旗帜——我们,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谨以此文告慰您的在天之灵!





【责任编辑:付智敏】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转载文章请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