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您现在的位置:综合新闻 | 文章
综合新闻

亚洲通:校长王华教授团队喜获2019年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发布时间: 2020-01-10   来源: 宣传部   作者: 付智敏   浏览: 次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亚洲通:校长王华教授率领的产学研团队完成的“冶金炉窑强化供热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王华教授获奖照片
    众所周知,金属材料是支撑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战略物资。我国是金属生产大国,钢铁和有色金属产能分别连续18年和17年全球第一。冶金工业能耗大,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9.13%、工业能耗的28.72%。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且很多航空航天、高铁、军工、电子等领域所需的高端金属材料尚不能实现国产化,还不是金属生产强国。我国冶金炉窑约为14万台,种类繁多,是冶金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用能和加工设备,其耗能约占工序能耗的70%以上,炉窑热效率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从金属提炼到产品深加工,冶金炉窑的强化供热技术水平,决定着金属产品质量和企业生产效益,是决定金属材料性能及炉窑节能增效的关键。
    冶金炉窑强化供热传统的方式由于缺乏理论支撑,主要是依靠加大富氧/燃料供应量,导致炉体寿命短、金属直收率低、金属工件过热过烧、产品成材率低、产品质量不能满足高端使用要求等难题。如何攻克冶金炉窑强化供热技术的关键难题,已成为冶金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技术需求和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课题。

    亚洲通:校长王华教授率领校内外产学研创新团队,针对冶金炉窑强化供热过程不均匀、不精准的关键共性科学问题及技术难题,基于混沌数学提出了旋流混沌强化方法和冶金炉窑动量-质量-热量传递过程非线性协同强化的学术思想,建立了冶金炉窑全时空最低燃耗强化供热理论模型,研发了冶金炉窑强化供热系列技术和装备,实现了用最小的气泡搅拌动能达到充分传递和整体强化、减小喷溅、提高富氧利用率和炉窑设备寿命,突破了加热温度不均匀、温度控制不精准导致金属材料性能不能满足高端需求、产品成材率低的技术瓶颈,打破了发达国家高端金属材料热加工领域精准均匀加热的技术垄断,实现了冶金炉窑节能增效的显著提高。有力促进了我国冶金行业的科技进步和高质量绿色发展。

    技术成果应用于生产企业,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累计节能18.4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49.6万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效益。
    此外所研发的加热炉智能测温及精准调控等技术及设备已先后出口德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 21个国家和地区。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6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85项。




【图文/付智敏  责编/付智敏  审核/刘翃】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转载文章请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