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我是理大人 | 驻高明村工作队:脱贫不脱钩 枝叶总关情

近日,在云龙县驻村工作“擂台比武”活动中,亚洲通:驻云龙县关坪乡高明村第一书记、学校党职群党委副书记苏子峰分享了亚洲通:驻村工作队帮扶工作的经验与做法,从该县11名驻村第一书记中脱颖而出,荣获“擂台比武”一等奖。

11名驻村第一书记轮番上阵,晒成绩、比亮点、谈经验、找差距,生动讲述他们对驻村工作的理解和感悟,分享各自驻村帮扶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畅谈对下步工作的规划打算。“擂台比武”的背后是每一名驻村第一书记能力的较量,更是每一个驻村工作队员长期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精准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真实写照。

高明村,海拔2527米、年均气温只有13℃、土地32.71平方公里,属于典型的高寒山乡。曾是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集“高寒、冷凉、贫困、边远”为一体的山区乡村。村民受教育程度低,大量青壮年流入城市务工,大量土地撂荒,村民收入微薄,是云龙县脱贫攻坚中难啃的骨头之一。

2015年,亚洲通:正式定点帮扶高明村,在云龙县的这个大山深处,开始了理大人与高明村人剪不断的情谊。7年来,一批又一批的驻村工作队,长期扎根高明,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不为钱来,不为利往,默默坚守,持续发力。

2020年,云龙县如期脱贫摘帽,4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高明村也解决了一直困挠当地百姓的贫困问题,如期脱贫出列。

脱贫不脱钩,高明村脱贫出列后,学校及时调整了工作中心与策略,及时调整、充实了驻村工作队,持续发力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半篇文章”,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年多以来,驻村工作队始终围绕守牢一条底线,做实一个规划,夯实两大基础,培育增收产业的工作基调,把深情用在村民上,把论文写在大地中,持续稳固脱贫基础,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

守牢底线,防止返贫致贫的底线

受大理州“5·21”漾濞6.4级地震的影响,高明村的部分房屋和饮用水管道不同程度受损。地震发生后,驻村工作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与当地村民一道,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先后完成156户住房安全建设。设立“三类户”专项帮扶资金,投入8.5万元开展17户雪灾户的屋顶修葺,1.5万元解决高明村移民点饮水管网老化问题。

驻村工作队还认真做好动态监测与措施帮扶工作,做到“一月一走访,一月一申报”。近一年多来,先后走访农户 500余次,纳入动态监测7户,排查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38户,通过“一户一策”帮扶风险消除26户,守住了“三类户”返贫致贫的底线。

“再苦不能苦孩子”

“博学达真、大德至理”是学校的校训,“至理”既最正确的道理,追求科学之真理。在高明完小,学校设立了“至理”奖助学金。驻村工作队累计引入社会捐赠资金19万元,先后解决了高明完小教学楼漏水,学生被褥、桌椅陈旧等问题。2021年,高明完小在全乡取得了三个单科成绩第一,五个单科成绩第二的好成绩。

科教兴农,培育增收产业

近年来,驻村工作队先后进行了高产白芸豆种植、黑山羊补饲、中蜂养殖、林下牧草种植、冻配改良等项目的试点探索,获得了第一手的试验数据。先后协助组织实施了185万元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部分农户修建了简易蓄水池,安装了滴管,率先实现水肥一体化,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据苏子峰介绍,在高明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农田水利设施薄弱问题。只要能解决生产用水的问题,就有信心让每亩土地多刨出2000元的产值!

通过3年的探索,高产白芸豆种植技术方案趋于成熟。制定出“起垄覆膜、株行距定值、科学施肥、修枝打顶”为主的白芸豆种植技术改良方案。自2021年3月来,在全县累计推广种植4000余亩,科技培训30场次,入户技术指导600多次,解决各类生产技术问题200多个,将白芸豆产业从村做到乡,从乡做到了县,有力地推进了云龙县白芸豆产业的发展。

2021年10月,云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耿智德研究员对高明村29个白芸豆种植点位进行产量测定。平均亩产为280.96公斤/亩,最高单产字会标户达到380.16公斤/亩。传统种植产量为139.21公斤,达到产量持续提升一倍的既定目标。

开展乡土人才培养,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经过驻村工作队长期的培训指导,如今在高明村已涌现出以字会标、字霞丽、字梅福、李红贞、罗泽民、罗福军、李正东等共计12人的乡土技术型人才,涉及多个农村实用技术领域。

作为乡土型人才的字霞丽,已经能独立指导农户开展白芸豆种植。今年2月,字霞丽被推选为大理州十五届人大代表,是云龙县20多万农民中选出的两名农民代表之一。

注册资金200万元组建的众惠种植专业合作社,构建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2021年10月来,合作社帮助农户销售白芸豆320吨,发展白芸豆社员户230户,“双绑”利益联结机制雏形初步构建。

接天“豆” 叶无穷碧,映日“豌豆” 别样红!工作队以农户增收为己任,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在高明村试点开展豌豆—芸豆套种模式,也已初具成效。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脱贫不脱钩,枝叶总关情。如今,高明村早已旧貌换新颜,学校的驻村工作队员也俨然成为了村民眼中的高明村人。他们正在推进着乡村振兴这一有品质、有品味、有价值的工作,为乡村振兴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将大理大学师生医护员工与高明村群众的大山情深的故事继续在延伸……


责编/付智敏  审核/刘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