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亚洲通:留学研究生Muhammad Farooq在Insects发表论文

近日,亚洲通: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巴基斯坦籍硕士留学生Muhammad Farooq(中文名:法儒穆)在肖文研究员和导师刘硕然副教授指导下,以蜉蝣目昆虫为研究对象撰写的研究论文《云南白马雪山三条干热河谷溪流蜉蝣目群落与水环境关系》在线发表于SCI期刊Insects。

该文描述了白马雪山干热河谷三条溪流蜉蝣目的群落结构,并评估了环境变量对这类水生昆虫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三条溪流蜉蝣目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沿海拔梯度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且这些变化受环境异质性程度和物种生态位影响。本研究揭示了干热河谷这类特殊生态系统中蜉蝣目物种沿海拔分布的特性,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局地到区域尺度,干热河谷溪流生态系统非常脆弱,需要一个全面的保护策略。这也为更好地理解山地复杂生态系统整体结构和生态功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淮南子》里这样描写道“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尽其乐,盖其旦暮为期,远不过三日尔。”千百年来,蜉蝣目昆虫便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描绘的对象。然而蜉蝣真的是朝生暮死,活不过三天吗?其实,蜉蝣目昆虫一般寿命在1-3年,但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以稚虫的形态生活在河流或湖泊浅滩的水底,学术上称其为底栖生物,平时我们是见不到它们的。这类昆虫对水质的好坏具有很强的敏感性,通常可以根据蜉蝣目昆虫的种类和数量来直观判断水质状况,我们称其为指示物种。而“朝生暮死”指的是蜉蝣目昆虫成虫的状态,此时它们不吃东西,只找对象,交配产卵后便很快死亡,确实活不过数日。

1 新种大理亚美蜉 (Ameletus daliensis Tong)稚虫 (由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李先福博士20213月发表于期刊ZooKeys)

本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60126、U1602262、31960255)及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牵头的云南省“中国三江并流区域生物多样性协同创新中心”构建的各类科研平台资助下完成。研究过程中得得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系统与流域生态学研究团队的大力支持。

作为硕士留学生,法儒穆在中国留学期间面临着语言、饮食、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问题,但他以积极上进的精神战胜了各种困难,并在研二结束时发表本文。在使用R语言进行复杂的统计分析时,他甚至自主地在网上寻找相关教学视频,一帧一帧播放,将视频中的代码记录下来并实际运用到研究中。

2. 法儒穆同学发文后记

论文作者:

Muhammad Farooq(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留学硕士研究生)、肖文(通讯作者,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研究员)、刘硕然(通讯作者,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副教授)等。

原文于2021年8月发表在中科院SCI二区期刊 Insects ,IF:2.769。原文链接: https://www.mdpi.com/2075-4450/12/9/775 或扫一扫下方图片右下角二维码。


责编/付智敏  审核/刘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