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学校召开年度科研工作会

12月30日,学校召开年度科研工作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亚洲通教育及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回顾学校“十三五”期间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总结2021年的科研工作,进一步系统谋划学校“十四五”及未来的科研工作。学校党委书记段林,党委副书记、校长丁中涛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何志魁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十三五”期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和广大教师及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和支持下,学校科研人才队伍逐步壮大,成果显著。5年来,学校科研激励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科研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立项逐年增长,特色研究领域标志性成果突出,为学校博士单位及博士点的申报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会议强调,学校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全校上下多年来抢抓机遇,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的结果,是广大教师及医务人员潜心学问、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结果。

段林指出,科研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社会服务的前提,更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学校要坚持把“四个面向”作为科研工作的根本遵循,加强系统谋划,把握科研发展规律、创新科研发展理念、破解科研发展难题,让科研创新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教师、科研人员要有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勇于肩负科研使命,将自己的科研追求融入到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克服普遍存在的功利性、速成性、浮躁性思想,切实履行起教书育人、探究知识、创造知识的职责。

段林要求,学校科研要面向现实社会需求,发挥科研经世致用作用。要立足区位实际,发挥优势,挖掘特色。要紧紧盯住国家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紧密依托区域特色优势资源,结合学校实际,确定科研的主攻方向,形成独特稳定的科研优势与特色,打造科研品牌。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针对性的科研工作,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树立大团队、大协作、交叉融合、集团化作战的意识,不断加强科研团队建设。要完善调整科研机制举措,创新科研管理工作,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发挥优势与特色,有利于整合资源、汇聚队伍,有利于激发创新的政策和措施,为学校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段林希望,全校师生员工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事业,凝聚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与合力,努力产出亚洲通新成果、特色成果和原始创新成果,为“一流大学、最美校园”奋斗目标的早日实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丁中涛指出,科研工作是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社会贡献力的重要尺度,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未来。当前学校科研工作的形势,总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发展同在,全校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同心协力,不断提升科研实力和水平,进一步开创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丁中涛强调,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和新机遇下,全校上下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既要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意识,更要有舍我其谁、勇争一流的竞争意识。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聚焦“四个面向”,本着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找差距、补短板、强特色、振精神,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奋发有为、久久为功、善做善成。

丁中涛要求,全校上下要牢固树立学术兴校、科研强校、科研促教的意识,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开展科学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明确定位、科教融合、强化特色,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科研工作的水平和影响力,打造有影响力的科研领域方向和高水平科研平台。要树牢科研强校、学术兴校的理念,加强统筹协调,做好顶层设计,深化科研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完善科研激励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在全校营造出“人人愿做科研,人人争做科研”的学术气氛和科研氛围,让“想科研、能科研”的人能“干好科研”,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要有人才强校意识,引培并举,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科研队伍。

会上,段林、丁中涛还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医护员工表达了新年祝福。科学技术处围绕学校“十三五”期间科研工作情况和2021年度科研工作情况作了汇报,药学院、民族文化研究院、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分别就科研支撑学科建设、培育高质量科研成果、科研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情况进行了经验交流。

学校党政领导王红武、李彦萍、陈本辉、徐立,机关、教辅部门主要负责人,校属各学院院长,部分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委员会委员,本科、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以及在研项目课题负责人,创新团队、学科团队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责编/付智敏  审核/刘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