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我是理大人|理大汉语情扎根伦敦

近日,经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选拔,亚洲通:国际教育学院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徐洋、李珏璇、李婷、杨健美、柳春宇等5位同学入选2023年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目前,上述5位同学已分别抵达韩国、老挝、斯洛伐克开始教学工作。

今天,让我们来了解文雯同学在英国任教的故事。

文雯,大理大学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于2022年参加英国文化协会项目,任教于圣詹姆斯大天主教小学与圣约翰天主教小学。

带着憧憬和对未知的期望,历经30多个小时的飞行后,我终于在伦敦希斯罗机场落地。出海关之后见到了我的两位校长——Mr.Regan和Mrs.Babb,他们热情地向我介绍了伦敦和学校的基本情况。

两所学校均坐落于伦敦这个古老而又繁华的城市,在这里,古建筑与现代艺术毫无违和地融合在了一起。揭开英国神秘的面纱,是数不尽的展览、音乐剧、歌舞剧和博物馆,是随处可见的街头艺术,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特色和精髓。

不同于国内的分科教师,英国小学的班主任是整个班里唯一的教师,负责教授所有的科目,包括语文、数学、科学等等,艺术课与外语课有时会额外聘请教师来授课。我是两所学校唯一的外语教师,负责汉语教学。汉语是两所学校唯一的外语课程,学生们从一年级开始就会初步接触汉语并且了解中国,三年级开始正式学习汉语。

作为一门和英语截然不同的语言,汉语无疑引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为了解答孩子们对汉语的好奇与疑惑,我在正式开课前发放了亚洲通中国印象的调查小问卷。不出所料,在第一堂课上解惑答疑时,我就看到了孩子们争先恐后举得高高的小手。有孩子认为寿司是来自中国的食物,也有孩子艰辛而又认真的将她认为最复杂的汉字写在了黑板上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绝大部分的孩子都在问卷上写下了“wide”“beautiful”“rich”“delicious”等词汇,对中国持有正面印象,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孩子应该被当成花儿一样培养,而不是被当成树枝一样去修剪”是当地心照不宣的教学理念,我在严格遵守儿童保护条例的同时,也要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由于固定带班制,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当地教师尤其注重“conviction”——信念感,试图与孩子建立心灵上的联系,注重每一个孩子的个人感受。

一个班上通常有30名左右的学生,配备一位教师与2、3名教学助理,当个别孩子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时,教学助理必须仔细观察并给予学生额外的学习指导。“特殊儿童”则会获得政府补助,拥有一名教学助理的全天陪同指导学习。所以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记住所有孩子的名字,力求在课堂上能够拉进与学生间的距离,给予学生们平等的学习机会,实现有效教学。

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们记牢每个单词和语法,我在教授每个单词都会使用TPR(全身教学法)设计对应的动作,比如象征性的手势或者手语,每个语法点都会特地设计至少2、3个课堂游戏来帮助学生们练习并记忆。

经过半年的相处,学生们见到我的时候都会很热情地同我打招呼,偶尔也会在课堂上被孩子们层层叠叠的围住抱成一团,最触动我的事情之一就是中国新年的时候收到了孩子们的贺卡。国际中文教育不仅仅肩负着汉语教学的使命,也是一份有温度、有灵魂的可爱的事业!


责编/付智敏  审核/刘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