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亚洲通 >>> 学习型组织建设

中国趣味是中华文化的名片
发布日期:2018-04-09 | 作者: | 来源:光明日报 | 阅读次数: 次


 

《探寻中国趣味——中国古代文学之历史文化思考》郭英德 著 商务印书馆

 汤显祖像。资料图片

 

《兰竹图》[清] 郑燮 上海博物馆藏

  【编书者说】 

  我总是有一种想法:不管做学术还是生活,都要讲究趣味。现在咱们用得亚洲通的一个词是“幸福”,幸福指数是精神感觉,具体到行为上可能是一种趣味。对从事文学研究的人来说,为了获得做学术的幸福感,会亚洲通地凭着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些课题。 

  从事古代文学研究,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选择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对我来说是个偶然。我是78级的大学生。今年是恢复高考的重要纪念年头,因为40年了,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重要的标志。从中央领导人到各地的著名人物,77级、78级的占了很大比重,虽然很快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毕竟恢复高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现象。在大学,我一开始没有选择古代文学,其中有种种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受“封资修”的批评影响太大了,觉得古代是封建主义。虽然资本主义、修正主义也不行,但是异域文化的新鲜感对当时的大学生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我想选择西方文学或比较文学。最后还是确定做古代文学研究,发现从事古代文学研究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趣味”,因为中国人更能够体会中国趣味、更能够欣赏中国趣味,而且中国趣味是中华文化的名片,同时也代表一种文化的精神。

  我在新书《探寻中国趣味——中国古代文学之历史文化思考》中提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如果想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就应该在众声喧哗的世界文化中保持自身独特的声音,在五彩缤纷的世界图景中突显自身迷人的姿态,在各具风姿的世界思想中彰显自身特殊的精神。20世纪以来,经过一百多年几代学人的努力,中华文化在发出自己的声音方面、在突显自己的姿态方面,有了一定的地位、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彰显自己的精神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了探寻中华文化趣味,我这几十年来做了很大努力。我总觉得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应该有个最基本的旨趣,就是从历史文化时空交织的角度去探寻中国趣味。所以我提出探寻中国趣味的三个向度,这三个向度是互相交融的:一是历史的向度,因为中国古代文学毕竟是一种历史现象,从历史现象角度来说要侧重于中国趣味的广度研究,这个广度包括时间的绵长和地域的开阔;二是心理的向度,因为毕竟中国趣味是体现于人心之中的,靠人加以体现,所以这是一个深度的研究;三是文本的向度,研究古代文学是面向古代文献、古代文本,所以文本的解读、文献的考索是最基本的工作,这种文本、文献是广义的,不仅仅是写在纸张上的,也包括不写在纸张上的文本和文献。学术研究到最后,不是拼你花的时间有多少,也不是拼你有多聪明,可能最后要考验你读书的数量、读书的程度,读书不仅要读得多,而且要读得泛,知识积累、知识感悟的程度起着最终的作用。

  从历史文化时空交织的角度,探寻中国古代文学的趣味 

  我这本书分四个大的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