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您现在的位置:亚洲通 >>> 学习型组织建设

【文明校园风采录】在潜移默化中润泽学生心灵
发布日期:2018-05-31 | 作者: | 来源:新华日报 | 阅读次数: 次

       校园文化是学校独特的精神标识。如何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形成具有自我“灵魂”的校园文化特色?江苏省14所入选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的学校,从传统汲取营养,用历史凝聚力量,以特色厚植精神,多彩纷呈。

  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结束了女子学堂的课程,江苏师范大学学生蔡茜在回寝室的路上,将手写的家书塞进邮筒。“经过这一年的学习,我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来的传承不易,也感受到家国不易、父母不易。”江苏师范大学在校生来自32个民族,以各民族交流为纽带,该校举办“汉式研究生毕业典礼”,创编“中华五禽操”,打造“雅润女子学堂”等多个文化品牌,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文化育人体系逐步形成。

  为了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浸润学生心灵,江苏省大中小学校不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江苏地域文化的课程内容,推动戏曲、音乐、书画、非遗项目等进校园,让学生充分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我心中的道德模范是常州好人吴荷美,她没有双臂却用坚强的意志力撑起一个家,她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在常州局前街小学举办的道德讲堂上,五年级学生魏子淇上台分享她的心得体会。每周,局前街小学的道德讲堂都会准时开讲,以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等5个环节,通过“平民英雄”的“凡人善举”来弘扬孝老爱亲和敬业奉献的道德品质。孩子们在生动的课堂上,学习身边的好榜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孩子心中播下红色种子

  江苏是一块红色的热土。为了让青少年对今天的幸福生活、对脚下这块土地有历史维度的认知,了解先辈不畏艰难困苦、矢志追求理想的奋斗历史,全省大中小学校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广泛开展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红色传统、延续红色基因。

  周恩来故居、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这些景观诉说着淮安不朽的红色历史,也是淮阴中学学子必不可少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淮阴中学副校长万伯宏曾带领学生参观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与他们一起回顾那场敌我力量异常悬殊的战斗,教诲同学们铭记历史,从自身做起,锻造品德,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伴随着讲解员的生动解说,每个同学都深受感染。

  连云港解放路小学面向全体学生征集招募课程,汇总遴选后,确定本学期七节“童言讲堂”课程。第一期《永远的长征》,童言讲师是来自五(7)班的于锐皓同学,小讲师以长征的内容为切入点,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娓娓道来,把全场听众带到那个烽火硝烟的年代。于锐皓说,长征是一部史诗,是信念不朽的象征!他希望把长征精神传递给身边的小伙伴们。

  校园文化成学生精神家园

  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和血脉,也体现着学校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已有115年建校历史的泰州中学充分挖掘“明体达用”的教育理念,将文明创建和课程建设融为一体,走出一条传承与创新的“体用课程”建设之路。泰州中学共登记注册包括瑜伽、烘焙、无人机、跆拳道、女子防身术等在内的42个社团,每个社团都聘请专业指导教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校园文明注入青春活力。

  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江苏省大中小学校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时代精神、彰显文化软实力且富有强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润泽心灵,升华认知,照亮前行的路。

  张家港市塘市小学七成学生是新市民子女,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有14个民族。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学校深入开展“走进家乡、我们的节日、南北文化大荟萃”等品牌活动,以“圆融”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核心理念,引领孩子在文化融合、情感融合的温馨氛围中快乐成长。 (记者 王晓映 顾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