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考试大纲(上)
来源:文学院   作者:邓家鲜    发布于:2015-01-2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课程考试大纲
                                                            文学院  邓家鲜

课程名称:
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英文)
History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课程编号:06100207
课程性质:限选
    时:(总学时  72  、理论课学时  72  、实验课学时   0  
    分: 4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教育、文秘、对外汉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升本本科专业)
考试学期:1 上学期
使用教材: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参考教材:1、郭志刚 孙中田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5月第一版
2、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东方出版中心  199711月第一版
3、谢冕主编《百年中国文学总系》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5月第一版
4、杨义著《中国现代小说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9月第一版
5、吴宏聪 范伯群 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
6、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7
7、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9月版
 

一、大纲说明: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教育、文秘、汉语言文学专升本等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按新修订的教学计划规定为限选课。本课程的开设,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发展过程、特点和规律,掌握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思潮、社团、流派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成就及经验教训;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选读现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和鲜明风格的作家、作品,研究他们的思想历程和创作道路,理解其代表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初步具备阅读、评析各类文学作品的能力。
为了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试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及运用有关基本知识分析和鉴赏作品和理解文学现象、运动等的能力特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教学大纲而制定该课程的考试大纲。
二、命题要求:
本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与作家作品。主要测试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的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鉴赏文学规律和作家作品的能力。内容覆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二十九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难度中等;题型设计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个性论述题等五大类型;试题分值的分布情况如下:填空题(每空1分,共15空,占15%)、多项选择题(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占15%)、名词解释(4个,每个5分,共20分,占20%)、简答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占30%)、论述题(1题,20分,占20%);考卷类型为闭卷;考核时间为100分钟。
三、大纲正文:
【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识记:现代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新青年》;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学衡》和《甲寅》;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湖畔诗社;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理解:文学革命发生的过程;文学革命与复古派的斗争;文学革命取得的实绩;文学革命及其意义;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第二章  鲁迅(一)
识记:弃医从文;鲁迅创作的基本情况;《故事新编》
理解:《祝福》中祥林嫂形象和作品的艺术特色;鲁迅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野草》与《朝花夕拾》的内容与创作特点。
运用结合作品阐述鲁迅的《呐喊》与《彷徨》表现生活的独特视角与小说的结构模式;结合作品阐述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和农村题材的特点;分析《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和作品的特点、价值意义;分析阿Q形象及其作品的意义价值。
第三章 小说(一)
识记:“五四”小说的正宗地位;问题小说;文学研究会为人生派小说;冰心、叶圣陶、王统照、王鲁彦、彭家煌、庐隐的小说创作情况;乡土文学;主观型叙述小说;主观型叙述小说家创作简况。郁达夫的“自叙传”抒情小说。
理解:问题小说形成的原因;乡土文学的特征和意义;《潘先生在难中》及叶绍钧小说的创作特点;《沉沦》和郁达夫小说的特点。
第四章 通俗小说(一)
识记:20年代张恨水的小说创作;20年代武侠小说创作概况。
第五章  郭沫若
识记:泛神论;《女神》;郭沫若诗歌的发展变化;《星空》、《瓶》、《前茅》《恢复》的简况;“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原则;郭沫若的历史题材的剧作。
理解:《女神》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女神》时代精神和艺术特色;《屈原》内容、屈原形象及艺术特色。
运用分析《天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六章 新诗(一)
识记:诗界革命;胡适《论新诗》、《尝试集》;早期白话诗;象征诗派;早期新月诗派;湖畔诗社;冯至的小叙事诗;小诗体;蒋光赤的政治抒情诗;朱湘、李金发诗歌的简况;“纯诗”概念的提出。
理解:新月派的“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及实践;闻一多的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及其对“三美”主张的实践;徐志摩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的特点;李金发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运用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闻一多、徐志摩诗作的异同。
第七章 散文(一)
识记:《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的创作概况;俞平伯、梁遇春、许地山、郁达夫的散文;美文;言志派散文;“语丝”文体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冰心体。
理解: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的散文特点。
第八章 戏剧(一)
识记:中国现代话剧的诞生情况;春柳社;文明戏;天知派新剧;“爱美剧”;小剧场运动;民众戏剧社;上海戏剧协社。
理解:田汉、丁西林的话剧创作及其特点。
第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识记:第二个十年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与特征;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后期创造社;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文艺自由论;第三种文学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传入;文艺大众化运动;
理解:“左联”简况和它的功过;30年代左翼、京派与海派之间的对峙与互渗状况;三十年代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第十章 茅盾
识记:茅盾创作的概况;茅盾的小说创作的转变;社会剖析小说、《蚀》三部曲;两类形象系列;《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和《春蚕》的内容;茅盾批评的贡献。
理解:《林家铺子》中林老板形象和铺子倒闭的原因。
运用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阐述茅盾小说的成就;分析《子夜》中的吴蓀甫形象和作品的艺术特点。
第十一章 老舍
识记:老舍小说创作概况;老舍小说的“京味”;《月牙儿》;《离婚》;《四世同堂》;虎妞。
理解:老舍笔下的北京市民形象系列。
运用结合作品分析老舍小说的文化批判视角;《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第十二章 巴金
识记:巴金小说创作的概况;《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寒夜》。
理解:《寒夜》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运用巴金小说前、后期创作的基本特点;《家》的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十三章 沈从文
识记:沈从文创作的概况;沈从文的文学理想;《湘行散记》等散文。
理解: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和“都市世界”;沈从文小说题材上的特点。
运用分析《边城》
第十四章 小说(二)
识记:左翼小说创作的概况;蒋光赤的小说创作;革命的浪漫蒂克;“革命+恋爱”小说;吴组缃、丁玲、叶紫的小说创作;废名、萧乾、芦焚等小说创作;现代派小说简况;海派小说、京派小说;新感觉派;“东北作家群”;大河小说。
理解:萧红、萧军、张天翼、沙汀、艾芜的小说创作的特点。
第十五章 通俗小说
识记:30年代通俗小说的概况;30年代言情小说的概况;30年代武侠小说创作的情况;30年代张恨水小说。
第十六章 新诗(二)
识记:中国诗歌会;蒲风和中国诗歌会创作的概况;戴望舒和现代派诗歌;后期新月派的创作;十四行诗;《汉园集》诗人。
理解:中国诗歌会创作的特点;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特点。
运用分析《雨巷》。
第十七章 鲁迅(二)
识记:鲁迅十六部杂文集名字与大致的内容;《故事新编》。
理解: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
第十八章 散文(二)
识记:《论语》与《人间世》《宇宙风》三杂志;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的创作;瞿秋白的散文创作;报告文学与游记创作的概况;;“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创作;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
理解: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的创作特点;夏衍的《包身工》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十九章 曹禺
识记:曹禺创作的概况;《日出》;外国戏剧对曹禺的影响;《家》、《原野》、《北京人》;曹禺剧作的命运。
理解:曹禺剧作的特点和贡献。
运用分析《雷雨》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点;比较《日出》和《雷雨》的异同。
第二十章 话剧(二)
识记: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田汉话剧的变化;洪深话剧创作简况;上海艺术剧社;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熊佛西、夏衍、李健吾的戏剧创作。
理解:《上海屋檐下》的思想艺术特点。
第二十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
识记:第三个十年文学创作的概况;三个地区的划分及文学简况;抗战文艺运动简况;亚洲通“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亚洲通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关系问题的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解放区的文艺运动;“文协”;孤岛文学;沦陷区文学;对王实味的批判;亚洲通现实主义与主观问题的论争;主观战斗精神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理解:第三个十年文学创作的特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整风运动的原因和目的和意义。
第二十二章 赵树理
识记:赵树理小说创作概况;赵树理方向;评书体现代小说;山药蛋派。
理解:赵树理的出现在文学史上的意义;赵树理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
运用分析《小二黑结婚》和赵树理小说对新文学的贡献。
第二十三章 小说(三)
识记:暴露与讽喻小说创作的概况;解放区小说创作概况;七月派小说;新洋场小说;南玲北梅;白洋淀派;新章回体;《围城》。
理解:张天翼、沙汀、艾芜、钱钟书、路翎、张爱玲、孙犁的小说特点;《华威先生》的内容和特点。
运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的比较。
第二十四章 通俗小说(三)
识记:40年代通俗文学创作的概况;各类型通俗小说的“现代化”;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
第二十五章 艾青
识记:艾青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艾青诗歌创作概况;
理解:艾青诗歌中的忧郁情绪;艾青诗歌的艺术与形式特点。
运用:结合具体诗作分析艾青诗歌中的忧郁情绪的原因;艾青诗歌的独特意象与主题。
第二十六章 新诗(三)
识记:40年代诗歌创作的概况;时代的鼓手诗人田间;冯至的诗歌;穆旦的诗歌;根据地诗歌创作的概况;《王贵与李香香》;“七月诗派”、“中国新诗派”、马凡陀山歌;西南联大诗人群;新诗戏剧化;解放区“诗的歌谣化”。
理解:40年代诗歌创作特点;“七月诗派”诗歌创作的特点;“中国新诗派”诗歌创作的特点。
第二十七章 散文(三)
识记:40年代报告文学创作的概况;40年代杂文创作的概况;40年代小品文散文的概况。
第二十八章  戏剧(三)
识记:40年代戏剧创作的概况;“广场剧”的三次高潮;40年代讽刺喜剧创作潮;世态喜剧;夏衍的《法西斯细菌》;南明史剧;新歌剧。
理解:抗战时期历史创作潮及其特点;新歌剧《白毛女》的特点。
第二十九章 台湾文学
识记: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