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自评工作总结
来源:文学院   发布于:2015-01-22   

 
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自评工作总结
2011年—2013年)
 
所在学院:文学院
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一、本学科建设情况基本概况
中国语言文学为校级重点学科,2011年开始建设,至2013年结束,建设期三年。学科负责人纳张元。本学科共有三个建设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云南明清文学、云南少数民族文学。
学科组成员四十名:教授(8人):纳张元、张如梅、薛祖军、周锦国、赵淑琴、王建华、邓家鲜、马永春。
副教授(12人):茅维、于昊燕、何永福、李伯乾、张锡梅、李丹丹、秦晋滇、郭于海、饶俊姝、朱安女、张若兰、曾晓阳
讲师及助教(20人):胡晓燕、赵婉平、杨慧芸、寸金燃、吴小光、谭璐、李蕙、杨德爱、张传立、苗瑞、付睿、宁丽丽、鲁湘珺、曹艳婷、范珊珊、王睿昕、田冬梅、汪次云、张雪燕、周平
三个学科研究方向组成人员: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6人):周锦国(方向负责人)、张如梅、茅维、张传立、曾晓阳、寸金燃、吴小光、杨慧芸、杨德爱、鲁湘珺、曹艳婷、范珊珊、王睿昕、汪次云、张雪燕、周平
云南明清文学(12人):何永福(方向负责人)、薛祖军、张若兰、张锡梅、李伯乾、秦晋滇、朱安女、赵婉平、谭璐、苗瑞、胡晓燕、田冬梅
云南少数民族文学(12人):于昊燕(方向负责人)、纳张元、赵淑琴、王建华、邓家鲜、马永春、李丹丹、郭于海、饶俊姝、李蕙、宁丽丽、付睿
 
二、建设规划完成情况
1、本学科建设目标的完成情况
学科建设目标有三:
1)“到2013年底,将本科建设成为校级重点学科”,已经达到;“2015年成为省级重点学科或硕士点”,正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明年实现。
2)“本学科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现有基础上有质的提高,能适应本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教师队伍在高职称、高学历方面有较大提高,已经完成。
3)“教师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达到校内先进水平,在同学科中处于省内前列”。学术论文的发表、学术著作的出版,科研项目、经费达到较高水平,学术水平也有长足进步。目标已经实现。
 
2、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的进展情况,取得哪些突破
本学科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有了突破,在汉语国际教育、汉语方言学、民族语言研究上有了长足的进展,出版论文集《语言的互动——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汉语方言学研究论文集》(2013),发表数十篇有关论文;在核心期刊《语言教学与研究》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培养了年轻教师。有校级精品课程《语言学概论》的立项。
在云南明清文学方向的研究上有了进展,出版了朱安女的《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2012年)、薛祖军的《喜洲商帮》(2013年),周锦国的《明清时期白族家族式作家群研究》(90万字)著作也已完成,即将出版。
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学方向,出版了纳张元的《民族性与地域性:云南文学永远的信念坚守与梦想超越》(2011年),并在核心期刊《民族文学研究》、《文学遗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评论》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协助大理州文联整理出版了《2009——2010大理州作协会员作品选》(2011年),有省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省级精品视频课程《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年轻教师逐渐成长,年轻教师在近几年课题申报、立项中多有收获;学科组积极组织各种学术活动,促进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3、本学科学术团队建设情况
本学科组共有三个学术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云南明清文学、云南少数民族文学。采用学科内建设培养,吸收引进人才等方法,学科团队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教师职称有了较大提升:3名教师晋升为教授:邓家鲜、张如梅、马永春;2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朱安女、曾晓阳;3名教师晋升为讲师:余成功、曹艳婷、鲁湘珺。
学历层次有了较大提升:博士增加2人:田冬梅、杨德爱;在读博士增加3人:纳张元、谭璐、范珊珊。硕士增加4人:王睿昕、汪次云、张雪燕、周平。
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增加4人:于昊燕、张若兰、朱安女、曾晓阳。
有省级名师工作室一间:纳张元名师工作室。
增加校级教学名师一人:周锦国。
有校级骨干教师2人:张锡梅、饶峻姝。
在校级讲课比赛中,张若兰、饶峻姝老师获高职组一等奖,于昊燕老师获二等奖。
形成了富有活力和创新的学术团队。
 
4、本学科人才培养情况
1)在本科生培养质量方面
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就业率好,社会反映良好。三年就业率:汉语言文学专业:96.7%2011年)、98%2012年)、97.63%2013年);对外汉语专业:98.22011年)、98.6%2012年)、100%2013年)。
2)学科组人员指导本科生考研究生取得较好成果:
2011年考取首都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的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文学、民俗学等专业的研究生12人。
2012年考取上海外国语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的“英语笔译、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文学、民俗学”等专业的研究生17人。
2013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山西大学、湘潭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自然科学史、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文学、民俗学”等专业的研究生13人。
3)学科组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取得较好成果:
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发表论文35篇;在《大理学院学报》出版了这两个专业的论文专辑(增刊),共发表论文21篇。
 
5、本学科科学研究情况
1)在研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周锦国
教育部课题1项:邓家鲜
云南省教育质量工程2项:张如梅
22011年以后立项课题:
教育部课题2项:朱安女12012)、曾晓阳12013
中国作家协会课题1项:纳张元12013
云南省社科课题7项:纳张元22012)、张若兰22012)、邓家鲜12013)、饶峻姝12013)、曾晓阳12013)、于昊燕12013
云南省教育厅课题6项:李蕙12011)、付睿12011)、张若兰12012)、苗瑞12012)、赵婉平12013)、杨慧芸12013
横向课题1项:马永春(2013
校级课题12项。
新增科研经费55万元,人均1.375万元。
3)成果结项5项:
1)纳张元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边地意识与民间精神——对云南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一种诠释”:良好。(2012年)
2)王建华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白族民间长诗研究”:良好。(2013年)
3)周锦国云南省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课题项目“大理历代白族女诗人作品辑录、研究”:结题。(2012年)
4)付睿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滇西民族地区高校语文教师教育与高中新课改衔接研究”:合格。(2012年)
5)付睿大理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教学技能训练学生评价体系建构研究”:结题。(2011年)
4)出版著作六部:
1)纳张元《民族性与地域性:云南文学永远的信念坚守与梦想超越》(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
2)马永春《新闻记者的旗帜邹韬奋》(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3)朱安女《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2年)
4)薛祖军《喜洲商帮》(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
5)周锦国、张如梅主编《语言的互动——汉语国际教育、汉语方言学研究论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
6)张若兰《北宋怀古咏史词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
5)论文发表情况
合计发表学术论文:151篇;人均:3.8篇。
其中核心期刊:50篇。人均核心期刊论文:1.25篇。
 
6、本学科学术交流情况
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1次:文学院主办2012年举办“天问中国新诗新年峰会”(第6届),时间:20111230日—201213日。
学科组成员参加20余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7、本学科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情况
本学科购买办公设备:台式电脑2台、手提电脑3部等相关办公设备,改善了学科建设环境。
购买图书金额22717.54元,书籍上百种,促进了学科建设。
出版著作,发表论文,促进了科研。
 
8、本学科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
本学科投入资金总额:30万元(实际拨款:26.3万元)
经费使用情况:
12011年度:购买图书:10710元;
22012年度:购买图书:5061.94元;办公设备费:59968.6元;教学差旅费:8451元。合计:73481.54元;
32013年度:购买图书:6945.6元;办公设备费:55814.19元;教学差旅费:3630.5元,出版费:20000元。合计:86390.29元;
42014年度:学报增刊设计费:6000元;
使用经费总额:176581.83
余额:86418.17
经费余额的原因:目前尚未完成硕士研究生申报,原计划经费3万元;部分计划采购的图书尚未采购,需要经费2万元;部分原计划采购的办公设备尚未采购,约需2万元;有关学术会议3次,约需经费1.5万元。
 
三、建设成效分析
1、本学科在该建设期内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本学科在建设期内取得的代表性成果:
1)科研能力有极大提升,3年内共申请立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
2)科研成果结项数共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也已申请结项,在评定中;
3)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151篇,其中国核心期刊50篇;
4)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5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5)教师队伍有了显著提升,教授增加到8人,博士增加到8人(含在读3人),学科梯队进一步合理。形成了完整的科研、教学团队。
 
2、分析本学科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及效益分析
汉语言文学为传统的学科,在提升人文素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积极作用。
1)本学科立足中国语言文学,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学生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为传播中华文化,在境外就业,对国家发展有积极作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对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2)有关民族文化、文学的研究,促进地方文化发展,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在电视台讲授有关白族历史文化,对地方文化建设有促进作用。
3)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为政府等做读书报告等,促进社会发展。
 
四、存在问题
1、目前本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上虽有所提升,但与今后的发展需要仍有差距。
2)学科方向的部分研究内容尚未全部完成。
3)积极争取硕士点学位的申报,但由于受社会环境、国家布局的影响,在申报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点时,未通过,作为学校的备选点。
 
2、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和改进措施
1)为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继续引进高职称教师,鼓励在职教师报考博士研究生。
2)对当代云南作家的研究,目前相关方向点的教师正积极进行研究,在20142015年将有多部著作出版。
3)积极申报硕士学位点,与复旦大学中文系密切配合,在合作中凝练学科点,为申报硕士学位点而努力。
 
文学院
201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