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朱大可:传统家教断裂 现代人类共同价值脱轨让家风尽失
来源:搜狐教育   发布于:2015-02-11   

 
朱大可:传统家教断裂现代人类共同价值脱轨让家风尽失
      搜狐教育讯 127日,由搜狐网、搜狐教育主办的“聚教未来:人文与科技“年度盛典在北京举行。著名学者、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先生在《家教溯源——回得去的家风》论坛中表示,这一代家长,一方面无法正确继承传统,一方面又无法跟现代人类共同价值接轨,结果就害了自己的孩子。一种充满爱和温暖的家风,是孩子人格是否会变成健康和健全的前提。
  陈晓楠(凤凰卫视主持人):朱大可教授,您觉得我们现在何以解读家风这个词?到底什么算是家风?家风好像离我们挺久远的一个概念?
  朱大可(著名学者,同济大学教授):确实相当久远。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家风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四世同堂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这是一个家风很难传承的特别重要的原因。当然我们要解读“家风”这个词,首先要从“家”的字面来解读。家是什么意思呢?家就是宝盖底下一头小猪,这个小猪很可爱、很萌,但要是你长大以后没有发生蜕变,也就是没有像蝴蝶那样蜕变,而仍然是一头小猪的话,这个家教是缺失的。所以这个字本身有深很深的含义,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拥有健康、健全和健美的人格,这是家风所要承担的标准,我觉得比学校更重要的恰恰是家教。
  陈晓楠(凤凰卫视主持人):怎么样就算得是家风呢?比如说每个父母都觉得我们很重视教育呀。
  朱大可(著名学者,同济大学教授):我觉得“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它有自己的历史传统,而且是由这个传统所形成的那种独特的风格,这个就叫“家风”。但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自己家风,关键就在这里。这两位都是大家出身,名门之后,他们必然有自己的家风。我想请他们来谈一谈什么叫真正的家风。
  陈晓楠(凤凰卫视主持人):很多时候家教不一定是体现在小的细节上面,而是在大的家族传承中拥有多,我自己觉得是一种价值观的东西,是一种价值观的排序,这个和当下我们所面临的价值观排序是不是有差异的?
  朱大可(著名学者,同济大学教授):是的,在我们的家庭教育观念里,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传统到底能不能回去?有没有必要把传统召唤回来?或者还是我们另辟蹊径走现代化的道路?是倡导磕头和下跪,还是倡导一个自由、平等、独立的人格?这个里面存在着一个大的矛盾。
  几年前曾经有人搞过一个所谓的“保卫春节宣言”,其中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回家过年,在春节里向自己的爹妈磕头。由此我想到中央电视台搞的那个洗脚的公益广告,妈妈给婆婆端了洗脚水,孩子们就学样也给妈端水。这个洗脚的广告现在被广泛模仿,最终演变成广场洗脚,集体做秀,这种情况实际上是把家教引入了一个误区。真正家庭的爱不是这样的,所有的爱,应该建立在刚才讲到的人类共同价值的基础上的。孩子跟你是平等的,他们没有必要向你们磕头,你的孩子不应该成为磕头虫,而应该是成为脊梁挺得很直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野性,有自由天性的孩子。
  但是今天呢,我们从一个极端又走到另外一个极端,这是一个很大的价值误区。现在我们面临的另外一个困惑,是传统的家教已经断裂,传统家教文化也已经丢失了,现在的那些小孩子的家长应该都是80后的吧,他们本身就面临着一个教育缺失的问题,他们本身的成长过程,就面对着一个没有家风的年代,这个家风被历次运动和“革命”所淘汰。那么他们如何能正确地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健康的家风呢?又如何来完成合适的家庭教育呢?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我记得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一对商人夫妻,他们教育他们80后的孩子失败,要么极为宠爱,要么就是暴力斥候,最后这孩子被彻底废掉了。于是他们又生了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孩,为了弥补前面的过失,就把她带到深山老林里,与世隔绝起来,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育,读《三字经》,读《论语》,用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放在这样一个古老的暖房里制造的这么一件作品,最终的结果一定也是失败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这一代家长,一方面无法正确继承传统,一方面又无法跟现代人类共同价值接轨,结果就害了自己的孩子。家教的重要性的另一个原因,是精神创伤形成的时间不在中学,甚至不在小学,而是在他最幼年的时期。在精神分析学看来,人出生之后的第一年,要是父母有没有给他足够的爱,他就会产生严重的创伤,而这个创伤就会成为他长大后形成人格障碍的那个历史根基。所以,一种充满爱和温暖的家风,是孩子人格是否会变成健康和健全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