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留学应为理性的选择
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赵建军    发布于:2015-05-24   

 
留学应为理性的选择
搜狐教育  赵建军

        这些年我一直专注文科类专业的申请。总体感觉,学习文科的学生情商相对较高,无论语言能力、交往能力还是表达能力,与其他学科的申请者相比都会出色一些。他们兴趣爱好广泛,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在国外环境下适应起来比较容易。但也许正是由于文科学生的感性,在我看来,有相当一部分人不适合到国外去读书——他们的想法太写意,有些人的初衷或目标也与实际有很大偏差。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申请者对中外不同的教育体制、现在的申请就业环境等等理解并不透彻,有些人只是了解了表面现象,有些人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
  虽然出国留学无所谓好坏,却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所以对待出国留学应该只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义无反顾,一种是直接放弃。人生中有很多东西是不允许去试的,留学应该算作其中之一。不幸的是,现在抱着无所谓或者试试看的态度来找我的人越来越多,对留学现状有明显误解的人也不见减少。
  道不同不相与谋,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工作原则。因此每次接手一个学生,我首先关心的是他们的出国目的和态度,对我来说这是原则问题,也是以后所有工作的基础。一个咨询师只能为适合出国留学的人提供服务,并为他们找到适合的位置,这是真正的对学生负责。所以遇到理解有偏差的学生,我都会深入与他们交流,帮他们仔细分析出国留学的利弊关系、国外留学环境的最新形势等等,尽量帮他们纠偏,做出正确的选择。所幸在我接手的case中,大多数人都接纳了我的意见,很多人现在联系时,还向我当初的意见表达谢意。
  这几年来,我也有意把近些年总结的案例进行梳理,并做了一个简单的分类,算作是我对申请者出国前应做思考的一个小结。三思而后行,认真思考过后做出的决定才是经得住考验的。希望这一章的内容能给所有想出国的申请者一些启发。
  如果说某件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出国留学绝对可以算作其中之一。然而面对此等终身大事,很多人花费的心思甚至不如一次暑期旅行计划。所以说到这里,我请再幽默的人也先严肃起来,至少严肃几分钟,把下面的内容看完。
  出国留学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的职业规划、自己的人生抱负、经济承受能力等等,不一而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全盘考虑后理清思路,才能明确目标,才能让自己迈出的每一步都带着目的性。就像两万五千里长征,路线曲曲折折,但翻过的每一座山、渡过的每一条河、经历的每一场战斗,都是为了抵达陕北这样一个伟大目标。如果没有这个伟大目标的激励,这支队伍也很难克服千辛万苦一路走下去。所以出国前,要先明确自己的出国理想。理想是个非常有深度的词,它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至少有过很长时间思想积累形成的,一时兴起的理想只是想法,或者说只是个念头,很可能三五天后就扔到脑后不去想了。按照这样的态度去做人生规划,怎能不被人生扔到脑后?留学理想应该放进人生的坐标,只有这样,才能让申请过程的每一步都更加理性,做到为人生打基础,也能更好地鼓舞自己的信心。
  理工科、医科等学科的申请者一般都很理性,尤其到了研究生申请的阶段,大多数人已经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不少人在专业研究上已经有了一定深度,有些人在实验室有了自己的专利和研究成果。硬件条件具备了,很多人通过出国去各自的专业领域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并且为未来的职业做好了规划。且不管是主观上的喜好还是客观条件的限制,较为程式的学科属性和多年的学科积累都让他们为进一步深造打好了基础,留学申请水到渠成一般。所以我常常开玩笑地对负责理工等学科的同事说:人家施肥除草抓虫子忙了几年,摘果子的时候你们才来。
  相比较那些学科的申请,文科申请要更复杂。文科学子在专业广度上比较出色,毕竟文科专业比较触类旁通,选择面宽,未来发展变数也亚洲通,然而这也让文科申请充满了不确定性。我经手过的很多案例都是中途要求换专业,一方面是由于跨专业可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很强的专业积累,也就没有了申请的束缚。从乐观角度看这些学生是行空的天马,从悲观角度看他们则是脱缰的野马,增加了太多不确定因素,给申请造成了很大麻烦。其实这也至少说明了他们的学术根基不够牢固,自己都没有和这个专业死磕的决心,怎么让你申请的学校去相信你?这些人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有点让人担心啊。
  咨询师最喜欢接手的学生,应该是能够清楚认知自身的优势,有着明确的目标,并且能为这个目标作了几年内详细的规划(当然这是理想状态)。能接手这样的案例,对留学咨询师而言工作会非常轻松,自己可以省去很多考察分析的工作,重心可以放在申请环节的准备上,非常容易获得好结果。比如下面这个案例:
  Branda是个非常有思想的学生,去外国读MPA是早已计划好的。良好的理工科背景、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社会工作经历,所有这一切让她具备了出国申请非常优秀的先天条件。最让我欣赏的是,在申请时她有着非常明确的职业规划,并且对公共事务领域保持着非常高的热情。
  几次交流过后我就梳理出了工作重点:如何把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所经历的各种学习和实践经历有效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我们在PS中重点说明了为了什么要走出实验室而转到公共事务这个领域,并且非常诚恳地表明,我们是在参与了各种相关的实习和实践之后才树立的职业理想,就像准备好了一颗颗品相上乘的珍珠,串上这条红线后,一条精致的项链就完工了。Branda的材料完整、顺畅、含金量高,加以润色之后非常有说服力,获得好的结果自不必说。
  当然,作为咨询师不可避免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申请者。实际工作中,很多申请者的想法却是不切实际的。有些申请者不了解国外的形势,凭借一时兴趣,根据自己的直觉或者同学曾经的选择,凭借一时耳闻就想当然决定申请某专业某学校,根本没有考虑自身的条件和要申请学校、专业的客观情况。曾经一个学生,开始要申请教育,后来又要申请传媒,再转到心理,最后又落到经济上,几个月下来,各种了解和分析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最后都没有用上,让人颇为无奈。
  从我经过的案例看,申请过程一定要以始为终。在这里我想说的绝对一点儿,一般没有明确目标的学生,申请结果也不会太理想,因为个人累积太浅薄,根本过不了学校那一关。
  还有一种情况是看似有深思熟虑的明确目的,这个目的却非常不切实际,建立其上的详细的职业规划也成了伪命题。我曾经有个学生,他对自己的北美之行早有详细的规划,要到某学校学习某某专业,然后留美工作,甚至工作后会达到一个怎样的生活水平他都有了自己的预期。我真为这个学生的阳光心态和详细规划而感动,但我告诉他,这个计划不是A计划,也不是B计划,而是个0计划。因为这个计划非常不现实,他对国外环境的了解还处于想当然的状态,至于工作定居之类的打算,对他来说都是不大可能的,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个0。幸好这位同学是个能够随机应变的聪明人,经过几次沟通,他接受了我为他量身定做的新的出国计划,并顺利成行,踏上了人生一段新的旅程。
  相比较以上两种情况,更糟糕的一个层次是对出国本身的无目的性。在他们眼里,第一目的是出国,第二目的才是学习,好像国内是个火坑,只要能跳出去就行,出国留学好像出国躲猫猫游戏,至于出国后学什么、未来怎么打算?先到了国外再从长计议吧!这些人把手段当成了目的,绝对的本末倒置。每当遇到这样的学生,我就知道又必须从端正目的这个环节开始工作了。比如下面的李同学:
  如果不是见过一些类似的申请者,第一次见面时,我真的会被李同学的负面情绪干扰。当时正在北京某大学读大二的他,就像一位旧社会走过来的老人,痛说革命家史一般向我倾诉命运对他的不公。李同学学习成绩出色,即使在北京四中这样的重点高中读书时,成绩依旧非常靠前。谁能想到这些优秀的积累却成了他后来的负担。
  高考过后,因为志愿的原因,他没有去成心仪的大学,很多人天堂般的大学生活,在他这里却成了梦魇的开始。上课、听报告、考试甚至谈恋爱,哪项似乎都不能引起他的兴趣,心高气傲的他一直生活在不平衡的心理阴影下。周围所有的一切都让他不屑一顾,但自己又不得不生活在这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突然想到了出国,于是在网上搜到我的联系方式后,就来登门拜访了。
  我很耐心地听完了李同学的倾诉。能明显看出,诉苦之后,他的情绪好了很多。于是我有了第一反应,他更应该去拜访一下心理咨询师,或者一位有着丰富阅历的生活老师,至少不应该是留学咨询师。我问他什么时候做出了出国的决定,他回答说上个月;我问他有什么具体的申请意向,他随口列出了几个学校和专业,最后补充了雷人的一句:只要能离开现在的环境,去哪里都行。
  我心里明白,必须要唱白脸了。我说:很抱歉我帮不了你。因为你不是想出国,只是想逃避。一句话凝固了现场的空气。我紧接着说,你现在这种状态,即使出了国,也只能把怨气带过去。你想,周围的人们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你却没有方向和目标浑浑噩噩,这样对你来说会是更大的痛苦。我们只能帮你为梦想铺路,却无法为你安排一个梦想。美国也是一样,那里可以为你的梦想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却绝不负责为你找方向。
  最后,我帮他分析了他的条件,由于他还在大二,时间还勉强来得及,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为自己制定准确的计划。我还对他说,出国学习也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选择,这个选择适合一些人,对另外一些人很可能并不适合。
  大三那年,他再次找到我,谈了一年来的思考和感受。听了他的介绍,我认为他可以规划留学申请了。如今的李同学已经学有所成并且在美国就业。在来信中,他感谢我让他用一年的时间去为自己的未来做思考。如今他很喜欢自己现在的环境,也对将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有人曾经说,人生就是不断为自己错误的决定买单。我觉得在留学这件事上,如果稀里糊涂出去,可能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为之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