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亚洲通» 亚洲通» 本科教学质量

本科教学质量

大理大学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大理大学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大力拓展留学生教育。学校是以本科为主的区域性、教学型、综合性大学。
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是:思想品德优良,基础理论扎实,个性发展充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的服务面向定位是:立足大理、服务滇西、面向云南及周边地区。
2.学科与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现有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农学、哲学、管理学等十个学科门类。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引领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按照建设区域性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要求,进一步明晰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药学、民族学、生态学、基础医学、教育学为优势和特色学科,加强生物医药、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三大学科群建设”的学科建设思路。围绕“药学、基础医学”两个省级立项建设博士点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博士点建设工作,努力提升办学层次。
学校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其中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个,有省级重点学科7个。2015-2016学年,学校顺利完成了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的专项评估工作,21个新增二级学科硕士点建设期满的评估验收工作,自主增设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2016年上半年,缅甸语、财务管理两个专业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获批学制从五年调整为四年;同时组织评审推荐了儿科学、口腔医学、会计学、信息安全等四个本科新专业。学校现有5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一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
大理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情况一览表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学科
1
030101K
法学
四年
法学
2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四年
法学
3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
4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5
082801
建筑学
五年
工学
6
082601
生物医学工程
四年
工学
7
082702
食品质量与安全
四年
工学
8
082503
环境科学
四年
工学
9
080703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学
1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11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四年
管理
12
120409T
公共关系学
四年
管理
13
120901K
旅游管理
四年
管理
14
120902
酒店管理
四年
管理
15
040106
学前教育
四年
教育
16
040107
小学教育
四年
教育
17
040201
体育教育
四年
教育
18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四年
教育
19
040105
艺术教育
四年
教育
20
020101
经济学
四年
经济学
21
070201
物理学
四年
理学
22
071102
应用心理学
四年
理学
23
071001
生物科学
四年
理学
24
071002
生物技术
四年
理学
25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理学
26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
理学
27
071201
统计学
四年
理学
28
070301
化学
四年
理学
29
090301
动物科学
四年
农学
30
090502
园林
四年
农学
31
090102
园艺
四年
农学
32
050201
英语
四年
文学
33
050220
泰语
四年
文学
34
050261
翻译
四年
文学
35
050262
商务英语
四年
文学
36
050301
新闻学
四年
文学
37
050303
广告学
四年
文学
38
050101
汉语言文学
四年
文学
39
050102
汉语言
四年
文学
40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四年
文学
41
100401K
预防医学
五年
医学
42
101007
卫生检验与检疫
四年
医学
43
101101
护理学
四年
医学
44
101005
康复治疗学
四年
医学
45
101001
医学检验技术
四年
医学
46
100201K
临床医学
五年
医学
47
100203TK
医学影像学
五年
医学
48
101003
医学影像技术
四年
医学
49
100701
药学
四年
医学
50
100702
药物制剂
四年
医学
51
100703TK
临床药学
五年
医学
52
130402
绘画
四年
艺术
53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艺术
54
130503
环境设计
四年
艺术
55
130310
动画
四年
艺术
56
130201
音乐表演
四年
艺术
57
130202
音乐学
四年
艺术
58
050216
缅甸语
四年
文学
59
120204
财务管理
四年
管理学
3.在校生规模
多年来,亚洲通:坚持内涵发展道路,本科生规模总体保持稳定。2015-2016学年,亚洲通: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632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905人,本科14611,专科生415人,留学生398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89.5%。
4.本科生源质量
招生工作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校人才培养结构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学校2015年普通本科有52个招生专业,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计划招收了4268人。
2015年云南省内有提前批次、专项批次、一本批次、二本批次、二本预科批次等五个批次,其中一本批次招生专业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临床药学三个专业,其中录取最高分564分,最低分535分,最低分超云南省一本控制线35分,同批次学校排名第4位;二本批次实行医学类和普通类两个院校代码分类投档的方式进行招生,医学类理工录取最低分473分,最低分超云南省二本控制线48分,同批次学校排名第5位,医学类文史录取最低分511分,最低分超云南省二本最低录取控制线41分,同批次学校排名第6位;普通类理工录最低分440分,最低分超过云南省二本控制线15分,同批次学校排名第14位;普通类文史录取最低分492分,最低分超过云南省二本控制线22分,同批次学校排名第13位;二本批次均是一次投档完成招生计划。2015年省外均为二本批次招生,生源总体较好,除上海、陕西两省外均按计划完成招生任务。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师资队伍的数量、素质和结构不断得到改善。2015-2016学年,学校引进博士10人,招聘硕士12人,考取博士17人,晋升副高级职称18人。聘请校外专家、学者28人,专家学者队伍不断壮大。1人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入选中宣部人社部文化名家,1人入选云岭学者,1人入选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入选云岭教学名师,1人入选云岭文化名家,1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人选。职称评审得到加强,获得了副教授评审权。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6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员75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3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9.74%;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93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专任教师145人。有学校编制的长江学者1名,柔性引进“长江学者”1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8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员7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云南省教育功勋奖4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14人,云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2人,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10人。
2.教师教学情况
2015-2016学年,本科生开课总门数 5073 门,开课总门次数7018门次,本科生主讲教师均符合学校要求主讲讲师资格,教授承担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为 18.82%。教授承担本科课程门数862门,门次数 1321门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 82.83%。
3.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始终坚持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和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确保教学经费优先投入。对本科教学经费投入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教学经费的稳定增长保证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教学建设的落实,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学校共投入教学经费9433万元,其中,本科教学运行支出3100万元,实践与实习经费1200万元。
4.教学用房及其利用情况
学校有下关、古城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300亩,校舍建筑面积545264平方米。教学用房32.3万平方米,较好地满足了教学需要。
5.图书资源及其利用情况
校图书馆总面积为2.22万平方米,有阅览座位1741个。图书馆2015年利用学校最终划拨的文献购置经费460万元,完成采购、验收、入库图书29673册,收到捐赠图书1025册,使纸质图书数量增至195.73万册,生均图书达114册。订购中外文报刊710种,做好维普、万方等30多个数据库的续订,新增“龙源数字期刊”、“新东方在线”数据库,完成清华同方(CNKI)和博看期刊数据库的采购招标工作,使电子资源(数据库)增至36个,电子资源访问量228858人次。电子图书增至2166229册,数字资源存储系统扩容至130TB,完成图书系统版本由XP到.NET的全面升级,图书馆网站功能和远程访问系统(VPN)多次升级改版。2015年借还图书228903册,入馆77350人次;进一步完善手机图书馆功能,网站访问量达363288人次。图书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师生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6.教学(含实验)设备及其利用情况
一年来,学校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开源节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教学仪器设备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学校共申报采购项目40项,涉及金额约为3700万元。
教学科研仪器2万多台(件),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5亿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9439700元。
拥有多媒体及语音室155间共19432个座位,百名学生座位数达114个;有公共课教学用计算机5095台,百名学生30台。
目前学校有建制的教学实验中心(综合实验室)18个,实验室各项设备配置完善、先进,使用率高,能满足本科实验教学的需要。校内运动场及体育设施齐全、设备先进,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7.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1)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力度,提高网络课程建设水平,使其不断适应学分制改革的需要。鼓励教师通过学校blackboard网络课程平台开展网络教学,同时要求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等优质课程开展网络教学,经多年建设,部分课程已覆盖课堂讲授、作业与考试等各主要教学环节,截止 2016 年8月份,blackboard网络课程平台累计共有注册用户2万余人,累计开设课程近百门次,累积访问达 80 余万人次。从2009年起通过引进网络教学资源的方式,建立两个教材平台,一个外语学科平台,一个新东方课程平台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体系,在实施针对教材的网络教学的同时,也实行学生课外网络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系统免费地学习新东方29门网络课程,练习1700多套四级、考研试题。通过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改革,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截止 2016 年8月份,已有3万余名学生参加了该课程的学习。
(2)积极推进试题库建设。为推动亚洲通:各本科专业主要课程实现教考分离,教务处在2014年招标购买“试题库建设和管理平台”的基础上,结合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织各校属学院进一步调整完善试题库建设规划,并通过招标购买了513门课程的试题库。同时,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系统使用培训,以方便后期的题库完善及考试组卷等工作。该系统的使用将进一步提高试卷的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更好地体现考试的公正和公平原则,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风和学分建设,较好地推进试题库建设的信息化进程。
(3)积极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组织开发了“培养方案编制系统”,并要求各专业使用该系统填报培养方案相关内容,从而达到培养方案格式统一,数据规范。为了进一步规范亚洲通:教学进程表,提高教学信息化管理水平,组织完成了“教学进程编制系统”的设计开发,目前该系统已经正常投入使用。针对本校教室资源调配业务流程繁琐复杂的问题,设计开发“教室资源调配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广大教职工找教室难、申请教室麻烦的问题,而且提高了教务处、后勤服务中心、教学科研服务中心在教室等场地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开通了大理大学教务处微信公众号,微信中包含的教师课表查询、教师监考查询、业务办理指南等功能,为学校教职工提供了方便的教学服务。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整体教学建设与改革情况
完善“2014版”培养方案工作。201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于2014年5月修订完成,通过试用一年来的情况反映,结合学校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的需要、学校成功更名后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充分考虑2015级学生的安置问题,组织了对2014版58个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完善修订工作。经过不断修改完善,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日趋相符,课程设置基本上体现了专业发展的动态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总学分以及各平台学分比例基本符合《原则意见》的规定,绝大多数专业的各平台之间以及平台内必修课、选修课比例适当,各学期课程数量、学分、学时基本上均衡合理。
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制定学期开课计划及下达教学任务、排课、安排场地。完成了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841门通识选修课程的开课确认及548门次课程信息数据录入、排课及选课组织工作;完成了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1408门,2149门次课程的选课组织工作及课表编排工作;完成了2015-2016学年第三学期2067门,3218门次课程的选课组织工作及课表编排工作。在2015-2016学年所开设课程中,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26.76%。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课程调整审批、教师调停课审批及教学场地调整。受理重修补修免修5775人次。
(二)加强专业建设,深化专业综合改革
完成2016-2020学校专业建设定位规划。根据《云南省教育厅亚洲通做好高等学校2016-2020年专业建设定位规划工作的通知》(云教高[2015]99号)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与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实际,学校认真开展了2016-2020年本科专业建设定位规划工作。认真分析了57个本科专业的基本情况、专业建设特色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今后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及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调研和充分论证,提出未来5年学校28个规划专业。
重视新增设专业申报、建设、优化调整。积极组织新专业的申报工作,2015-2016学年,缅甸语、财务管理两个专业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获批学制从五年调整为四年。重视新建专业的建设,设立专项经费,并在师资建设和教学硬件条件建设方面给予倾斜。
继续加强大理大学本科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设,在做好第一、二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设监控和引导的同时,完成了第三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第三批共有8个校属学院的8个专业进行申报。经专家对申报专业进行网络评审,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评审、公示,并报学校批准,同意“预防医学”等3个专业作为大理大学第二批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立项建设。学校2015-2016学年共计投入100多万经费,为本科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三)加强优质课程项目建设
以优质课程项目建设为龙头,不断提升课程建设质量。组织完成了大理大学第一批通识教育示范课程、第二批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第三批本科应用型示范课程及第二批本科学生讨论课的申报、评审工作。经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网络评审,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会议评审、公示,并报学校批准等程序,同意20门通识教育示范课程、13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5门应用型示范课程及15门本科学生讨论课程立项建设。通过优质课程项目建设,引领示范,从而带动课程建设质量整体提高。
重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2015-2016学通识教育选修课在上学年761门基础上,经过申报、评审及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审定,达到841。同时,制定了《大理大学通识教育示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并认真组织开展了大理大学第一批通识教育示范课程的申报、评审工作。经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网络评审,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会议评审、公示,并报学校批准,同意《探索宇宙》等20门课程立项建设,给予每门课程1万元的经费资助。
(四)不断完善教材建设与选用制度
为保证本科教学质量,学校明确规定各专业必修课程要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的获奖教材、优秀教材和规划教材。同时,鼓励广大教师积极编写、出版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需要的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材,使亚洲通:教材建设能够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2015-2016学,基础医学院秦燕老师编写的《血液系统疾病学》获“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建设,目前亚洲通:共有9部教材获得云南省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建设,5部教材荣获省级优秀教材奖,4部教材获省级精品教材奖。
认真组织完成了2015-2016学各学期的教材征订、审核、供应、发放和管理服务等工作。并组织完成了各学期教学讲义、实验指导、实验报告等的审核、征订、印制、发放和管理服务工作。
为方便教师选择教材,于2015年11月19日举办了“教材展示”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教材样书为广大教师选用优质教材提供了良好平台。
(五)深入实施“本科教学工程”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程项目实施。根据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及教育部、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按照亚洲通:发展定位和办学思路,针对目前本科教学工作的现状,出台了学校教学工程项目实施的系列文件,明确了亚洲通:质量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及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1. 采取切实措施,持续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工作
1)制定政策保障质量工程的顺利实施
为鼓励教师参与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积极性,按照《大理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和教学研究成果经费配套及奖励办法》,配套经费可按一定比例提取作为项目建设人员的奖金,激励了教职员工,有助于推进质量工程按计划实施。
2)设立专项资金,为教学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保证。学校从教学建设经费中专门设立“教学工程项目”专项资金,2015年划拨了349.23万元,为实施“教学工程项目”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为加快项目建设,学校在上级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对获准立项的国家级和省级项目预先拨付建设经费,使项目尽快启动。
2. 重视省级教学工程项目申报建设工作
2015年,学校共组织完成了16个项目类别、共计54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推荐评审工作。在学校、教务处及学院的共同努力下,共获得38个省级及以上立项建设项目。其中,云南大学对口帮扶大理大学项目获准立项,临床医学专业获本科品牌专业立项建设,《血液系统疾病学》获“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建设,获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课题立项2个,泰语专业特聘教师支持计划、优秀翻译人才及留学生支持计划等项目也获得立项。1人获省级教学名师项目、2人获卓越青年教师培养项目立项、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获批1个、10人获名师工作室省内访问学者项目、13人获能力提升计划项目。13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项目获立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项目7项)。
组织完成2016年上半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推荐评审等相关工作。郭宪国获2016年云南省“云岭教学名师”;药学与化学学院获批云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院(系)建设项目;东南亚南亚语种特聘教师支持计划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云南八大重点产业引领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泰语基地班获批云南省高等学校东南亚南亚语种优秀翻译人才培养项目;教务处申报的《地方院校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实践以大理大学为例》获批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完成了2016年度校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项目申报、立项工作。2016年共立项55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项目30项,校级项目15项。
圆满完成省级教学工程的检查验收工作。根据云南省教育厅《亚洲通开展“十二五”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云教函〔2015〕367号)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开展了112项(其中76项建设期已满,36项正在建设中)省级质量工程的建设检查验收工作,并完成了大理大学“十二五”期间质量工程项目自查总结报告
以上工作都是亚洲通:近几年来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扎实推进本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成果;也是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成果。
3. 加强校级教学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培育
1)继续加强大理大学本科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设,在做好第一、二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设监控和引导的同时,完成了第三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第三批共有8个校属学院的8个专业进行申报。经专家对申报专业进行网络评审,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评审、公示,并报学校批准,同意“预防医学”等3个专业作为大理大学第二批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立项建设。
2)启动了“2015年大理大学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的立项申报和评审推荐工作,最终立项资助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建设。
3)制定了《大理大学通识教育示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并认真组织开展了大理大学第一批通识教育示范课程的申报、评审工作。本批次共有12个学院的32门课程进行申报。经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网络评审,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会议评审、公示,并报学校批准,同意《探索宇宙》等20门课程立项建设。
4)组织完成了第二批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申报、立项评审工作。本批次共有7个校属学院、14门双语教学课程进行申报。经教务处形式审查、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专家评审、公示,并报学校批准,同意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等13门双语教学课程进行立项建设。
5)组织完成了第三批本科应用型示范课程的申报、立项评审工作。本批次共有11个学院的29门课程进行申报。经教务处审核、专家网络评审,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会议评审、公示,并报学校批准,同意《卫生微生物学》等15门课程立项建设。
6)组织了第二批本科学生讨论课申报、评审工作,通过课程申报负责人汇报、答辩,专家评议、投票等评审程序,同意大理大学第二批本科学生讨论课立项项目14项。至此,本科学生讨论课立项数达33门。同时组织了第一、二批本科学生讨论课共33门课程三个学期的教师开课确认、师生互选及教学等相关工作。
7)组织开展了大理大学第五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师发展专项)的申报及评审工作,共立项30项。
8)组织开展了第四批校级教学名师、第三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申报评审工作,5位教师名师,5个优秀教学团队获立项建设。
9)组织开展了250个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的年度检查验收工作。对194个在建项目开展了阶段检查工作,对56个到期项目开展了验收工作。通过该项检查验收工作,及时掌握了“质量工程”项目的总体进展情况,有效地推动项目按计划实施,以提高项目的建设成效。
(六)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 学校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规定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累计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20%,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少于总学分的30%。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2015-2016学年,学校积极协调、协助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祥云县人民医院申请成为亚洲通:非直属附属医院,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申请成为亚洲通:教学医院的准备工作。完成了1个校级实践教学基地,11个院级实践教学基地的审核及建设工作。至此,学校建立了215个能够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分布广泛、比较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较好的满足了学生进行实践的需要。
2. 制定了本科实习教学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对本科学生毕业实习的组织保障、实习类型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实习指导老师的遴选、实习教学文件的制定、实习的组织及监控、实习成绩的考核和评定以及实习材料的归档等各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及规定。此外,为给医学类专业创造亚洲通“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机会,学校与医院紧密合作,开展高年级临床医学、护理学联合培养工作,组织召开了医学类专业实习教学管理工作研讨会,邀请了医学类、药学类实习单位的64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各实习单位交流了实习管理的经验,增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联系,加强实习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安排学校2016届医学类专业毕业实习相关工作。2015-2016学年,共派出4个临床医学和1个护理学高年级班,共计265人到医院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增加医学生临床实践的机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制定了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对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作了明确要求,规范执行,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资格审查、宣传动员、选题、下达任务、开题、设计、记录、检查、评阅、答辩、成绩评定、总结、归档等环节的顺利开展。明确指导教师的遴选条件和职责,毕业设计(论文)前期、中期、后期工作内容及检查要求,认真组织答辩,结合专业特点,积极探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指导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动员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精心准备,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整体优良。组织完成了2015届39个本科专业3328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组织完成了对2015届全校11个学院22个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专项检查工作。组织完成了2015届本科学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审核工作,评选出160篇优秀论文进行了表彰,并制作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集。
4. 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1) 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由教研室具体负责、安排创新创业课程,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必修课有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选修课共有2门有关创新创业课程,分别为:创新思维学,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
(2) 创业培训课程:以亚洲通:“云南省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为依托,近几年每年为学生提供千名免费创业培训。
(3) 创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使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学生的创业项目得到创业导师或有关政府部门的有效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创业项目逐渐的成长并获得成功,学校于2009年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园区;结合学科及区域特点,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在2015年创建8个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4) 创新创业援助工作:2009年出台文件,为创业成功学生提供房租的50%补助,最高不超过5000元。从2010年到2015年共为96名学生提供近30万元补助。
(5) 加强创新创业导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校外选聘优秀企业家、“双创”教育专家、政策管理者等作为亚洲通:的兼职导师;在校内聘请以专家为主兼职“双师型”导师,组建亚洲通:创新创业师资库。连续3年聘请国内知名创新创业导师对亚洲通:导师进行集中培训,抓实师资队伍建设,以保证“双创”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
(6)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比赛:2015-2016学年组织亚洲通:学生参加“中国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亚洲通:四支队伍进入云南省赛区复赛,一支队伍获得省级银奖。
(7) 为鼓励广大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校近三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项目”年均投入经费近35万元。2015年共立项28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项目7项,校级项目21项;2016年共立项55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项目30项,校级项目15项。
5. 协助支持校属学院完成各类学科竞赛工作
1)协助临床医学院完成了“2015年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的准备、培训及参赛工作,同时完成了“大理大学2015年度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组织、协调、筹备及竞赛工作;协助外国语学院完成了“2015年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和“2015年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协助数计学院组织参加了“201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云南赛区比赛”;协助护理学院组织参加了“全国护理技能大赛”;协助艺术学院组织学生参加了“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竞赛”;举办了2016年大理大学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评选出优秀作品推荐资助参加2016“汉柏杯”云南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并获得多个奖项。
2)支持公共卫生学院参加“第三届四川省大学生卫生检验与检疫知识和技能竞赛暨西部地区大学生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知识技能邀请赛”;支持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学生参加2015年云南省、国家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支持临床医学院组织参加“2015‘泰山杯’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医学影像技术实践技能大赛”;支持体育学院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
四、质量保障体系
1.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亚洲通:本科教学工作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管理,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不定期专题研究和讨论教学工作,解决教学中的重大问题;每学期开学,校领导率队检查教学准备及第一天教学秩序,2014 年12月以来,每天早晨由学校领导亲自率领,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各部门负责人及学院的相关人员组成的教学检查组分赴古城和下关校区,深入教学第一线,对学生到课情况、教师到位情况及课堂教学秩序等进行检查。
多年来,亚洲通:每学期都要召开全校学期初、学期末教学工作会议,以专题形式研究和探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通过教学工作会议促进了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为确保办好本科教育供了有力保障。另外,学校每年都会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召开教学技能或教学管理方面的培训会议。2015年组织了两次全校性的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校属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教学办主任、教学秘书、系(教研室)主任、课程群(组)负责人等约260人次参加了培训。上半年以“正方教学管理系统、教学进程表编制系统的运用”为培训主题,邀请负责系统研发与维护的教师进行了专题讲授;下半年以“微课、慕课的设计与制作”为主题,邀请北京超星集团超星研究院产品部经理就《微课、慕课的教学理念与设计》和《慕课理念下的新一代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进行了专题讲授。通过培训,有效促进了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提高了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落实“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带头,校、院领导及行政各部门领导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就教学问题与教师和学生交换意见,涉及到教学设施、教风、学风等方面的问题应及时与相关部门、学院沟通,督促相关部门及学院采取得力措施,迅速解决。
2. 完善质量标准,落实保障体系
学校确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强化科学研究,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围绕目标打基础,突出特色创品牌,深化改革求发展,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教学中心地位得到切实保障。
学校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形成了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校属学院和校属学院分管教学院长—教学办主任(教学秘书)的教学管理体系。同时,学校建立了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的教学管理文件涵盖了教学计划与运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教学质量管理、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学籍管理等方面,明确了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规范了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职责和行为。学校根据发展及形势变化,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时修订、补充,使之更加科学、完善、合理。为加强本科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组织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制定了《大理大学本科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为加强留学生汉语教学管理工作,制定了《大理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全英文授课)留学生校内汉语应用能力考试实施细则》;还制定了《大理大学通识教育示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大理大学试题库建设和教考分离实施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教学管理。
3.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队伍
教学督导组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中具有权威性的监督机构,对全校的本科教学及其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多年来,学校形成了完善的校、院两级本科教学督导体系。教学督导对学校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咨询和指导,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供了咨询意见和建议组织完成了第九届校级教学督导的聘任,共有18位热爱教育事业、富有奉献精神、学术造诣高、教学效果好、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职教师受聘为校级教学督导。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本科专业的设置与管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及教育厅亚洲通《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要求,结合亚洲通:实际,成立了“大理大学本科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
根据学校学生教学信息员管理办法规定,完成了2015级教学信息员的聘任、培训及基本信息的录入工作。使每个班级都有一位教学信息员,可通过教学信息反馈平台、QQ群等方式反馈教学信息。
通过督导、领导听课评课、学生信息员等组织及时了解掌握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处理和反馈。
4. 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开展专项评估与整改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对各本科专业的宏观管理,较为全面地掌握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同时为进一步优化学校专业结构,遴选学校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推进重点专业和品牌专业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大理大学第一轮本科专业水平评估计划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第二轮第一、二批5个专业(经济学、小学教育、音乐表演、生物医学工程、泰语)的水平评估工作。
为迎接教育部的审核评估,同时稳步推进学校专业评估工作,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要求和特点,在大理大学第一轮本科专业评估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大理大学本科专业审核评估方案》,完善了评估指标体系,组织开展了3个专业(药学、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审核评估试点工作。
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教高〔2008〕9号)和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指南(试行)》具体要求,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际,向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提出申请,对亚洲通:临床医学专业进行认证。积极推进亚洲通: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
5. 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
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学校建立了“两条线(学生一条线,教师一条线),三个面(即学生班级——学院专家组——校级督导及领导)”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突出重点,分级负责,形成了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管理的良好机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完善,保障有力,效果显著。
教学检查分定期检查、随机检查和专项检查三种形式。定期检查分别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进行。每学期开学前进行学期初的教学检查,主要检查开学的各项教学准备工作情况。每学期中进行期中教学质量检查,通过校属学院自查,专家、领导、同行随堂听课,学生评教等检查教风和学风情况。学期末重点开展考试试卷的审核、考试安排、考风考纪以及学生成绩评定等专项检查。组织完成了2015-2016学年各学期常规的期初、期中、期末教学等常规检查工作。另外,组织开展了试卷、通识教育选修课成绩评定方式、毕业论文(设计)、教研室工作及实习教学基地巡视检查等专项检查工作。
根据20141212日学校发布《亚洲通开展教学秩序检查的通知》要求,按照李兴华书记和张桥贵校长的部署,组织相关人员重点对课程教学纪律和教学状态进行检查。教学纪律检查方式为每天早晨由学校领导亲自率领,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各部门负责人及学院的相关人员组成的教学检查组分赴古城和下关校区,深入教学第一线,对学生到课情况、教师到位情况及课堂教学秩序等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学校领导还常常与教师和学生亲切交谈和交流,了解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并对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教务处在检查当日将教学检查结果在校内进行通报,对准时到课率低于90%的教学班级,学生所属学院于当天下午五点前核实迟到或缺旷学生情况,并加强对涉及学生和班级的教育,学院院长或书记签字后书面把核实情况报教务处备案。每月以学院为单位按准时到课率进行排序后再次通报。在各部门、学院的积极配合与努力下,2015-2016学年共有1733人次参与了每日教学检查,效果显著,对改善学校教风学风,促进“三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各学院学生准时到课率不断提高,全校平均准时到课率达90%以上。教学状态检查方式为由校、院两级督导配合课程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价工作的开展,按《大理大学课程教学状态记录表》如实记录教学状态,校级督导以督导组、院级督导以各学院为单位,每周五下午五点前把本周检查情况记录表的纸质文档及汇总表的电子文档报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由教务处汇总后于下周一在校内进行通报。对课程教学状态不理想的教师,应认真分析原因,改进教学。涉及课程管理的教研室和学院,应认真对待教学状态不理想的教师和课程,通过诊断性听课、集体备课、与任课教师讨论等方式,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对连续三次检查中,60%及以上检查人员评价的D级指标超过四项者,应暂停任课教师该课程的教学资格。通过检查,教师教学纪律明显加强,基本杜绝了教师上课迟到、早退现象,上课随意性也大大减少;教学资料如教学计划、教案编制等材料的规范性进一步增强;教师教学进程能较好地按教学要求规范进行;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学校“教风”建设明显提高。学生到课率明显提高。上课期间,校园内闲散的学生几乎不见了;学生参加课堂教学互动的明显增多,学习积极性有较大提高;学生对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职业资格证的学习和培训积极性明显增加;报考各种行业认证考试的学生也明显增多;学校“学风”建设明显提高。
学校坚持开展学生评教工作,从最初单一的教学问卷调查发展到目前教学问卷调查和网络评教相结合的评教方式,使学生参与评价的比例逐渐扩大,学生评教结果逐步成为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学生评教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考风和考纪严格。通过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对考生进行考前告知、加强监考人员的培训、处院级干部参与监考、学校督导全程参加考试巡考、成立由学校领导、各校属学院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巡考组进行巡考等方式,严肃考试纪律,树立优良考风考纪。
五、学生学习效果
1. 学生的学习满意度
为充分了解亚洲通:学生在校学习状况,进一步掌握学校相关工作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工作的改进方向,亚洲通:通过学生评教、教学满意度调查,以及教学信息反馈等途径全面把握学生对本科教学的态度。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组织学生完成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评教,被评课程共593门次,被评教师394人,涉及15个校属学院及图书馆、教务处等12个部门,被评教师最高分为95分,最低分为78.125分,平均分为91.74分。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共有11634名本科生参与了评教,被评课程共1974门次,被评教师728人,涉及15个校属学院及图书馆、教务处等11个部门,被评教师最高分为95分,最低分为74.231分,平均分为91.70分。2015-2016学年第三学期,共有9935名同学参与了评教,被评课程共1831门次,被评教师645人,涉及15个校属学院及图书馆、教务处等14个部门,被评教师最高分为93分,最低分为74.964分,平均分为89.064分。通过评教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评教平均分数均高于90分,学生充分认可教师教学效果。
此外,从各个层面组织开展的学生座谈、学生学习满意度问卷调查、教学信息反馈等也了解到,亚洲通:学生学习满意度总体较高。学生认为,亚洲通:绝大部分教师能关爱学生、静心教学、潜心育人。绝大部分学生对专业有兴趣、学习刻苦努力,繁忙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活动,乐观向上,对学校有较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其中2015年度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为77.76%。
2. 应届本科生毕业、学位授予等情况
2016届的3759名毕业生中,3700人顺利毕业,其中3611人通过大理大学学士学位委员会审议获得学位证,学位授予比例为 96.06%。2016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共计158人,其中考取211或985学校的20人。同时,学校为鼓励应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设立了考研激励基金,并为学生考研复习提供学习室等条件。
3. 毕业生就业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措施完善,开拓创新,扎实有效。亚洲通:2016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为90.15%。毕业生的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经过30多年的本科办学,学校先后培养输送了6万多名毕业生。2006年以来,毕业生就业工作连续8年获得云南省高校就业工作一等奖。2009年,学校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50所高校一同被评选为“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是云南省唯一获此项荣誉的高校。
4. 毕业生成就与社会评价
大理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性综合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主要服务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基础实、专业强、服务好、受欢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1) 扎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投身于云南省的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和企事业单位。学校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他们扎根边疆,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2) 优秀人才辈出,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毕业生中有一大批成为了医疗卫生事业的专家,有一大批成为了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也有部分校友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据《大理大学优秀校友风采录》和用人单位反馈的大理大学优秀毕业生名单显示,亚洲通:的历届毕业生中,涌现出了相当一部分优秀人才,很多人已经成为所在地区、所在行业的骨干。
(3) 学校办学质量高,毕业生评价好。学校的专业设置、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了毕业生的好评。大多数毕业生对亚洲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教学质量、课程设置给予了很高评价。
(4) 毕业生素质高,用人单位评价好。通过调查,用人单位认为亚洲通:的毕业生基础扎实、事业心强、有责任感、业务能力好。亚洲通: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能符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
(5) 学校声誉不断提升,学生家长评价好。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家长对孩子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的专业设置、学校的教学质量、课程设置、学生素质、适应工作能力、学校的社会声誉感到满意,对学校给予了较高评价。
(6) 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得到各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大理大学荣获了国家、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不同级别的多项表彰奖励。这些荣誉的获得表明学校各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学校取得的良好成绩、学校对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得到了各级部门的良好评价和充分肯定。
六、特色发展
(一)实行三学期制
2009年秋季,大理大学经过充分论证、教职代会同意、报省教育厅备案后,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实行“三学期”制。大理大学“三学期”的安排为短、中、长三个学期,教学周分别为5、15、18周。短学期集中开设全校性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学期和长学期,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以突出技能培养。
通过多年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以学期制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学校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教学综合改革;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综合能力;提高了专业建设水平。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围绕三学期制建立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体现了教学管理的特色;强调通识教育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特色;“三个平台和一个环节”的课程体系特色;空间更为广阔的教师学习、培训、交流、竞赛平台体现了教师能力提升的特色。
(二)在建立完善专业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持续开展专业评估
2009年,在前期对专业质量标准进行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开展本科专业评估工作,全面检验各本科专业的“三个符合度”(即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学生全面发展、学科发展趋势及学校、各校属学院(系)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专业教学工作的实际状态与所确定目标的符合程度;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与学校、各校属学院(系)定位和目标的符合程度)。对专业建设情况进行常态检测。通过每5年一轮的专业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专业评估,理清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了专业建设和特色发展方向,促进了专业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调整和优化了专业结构,提高了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为专业建设不断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适应学校的办学实际、适应学科发展变化的需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同时为接受教育部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创造了条件。亚洲通: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开展并组织实施了专业质量标准研制及专业评估工作,所形成的理论和实践性系列成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部分专业(学院)的转型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同时为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如何指导各高校建立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学校发展实际的专业质量标准、开展专业评估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在大理大学第一轮本科专业水平评估计划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第二轮第一、二批5个专业(经济学、小学教育、音乐表演、生物医学工程、泰语)的评估工作。为迎接教育部的审核评估,同时稳步推进学校专业评估工作,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要求和特点,在学校第一轮本科专业评估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大理大学本科专业审核评估方案》,完善了评估指标体系,组织开展了3个专业(药学、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审核评估试点工作。
(三)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框架下大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2011年,大理大学专门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并在该中心的框架下开展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系列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活动,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提升。
1.系统性开展教师培训
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了2015年新进教师培训;依托教育部网络培训中心、云南省教育厅网络培训中心,在学校设立培训分会场,组织了上半年、下半年共两期网络培训,共计215人次;根据《云南省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2015)》精神和安排,组织了15名教师参加云南省2015年高等学校教师培训项目。通过培训极大地促进了参训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发展乃至科研发展。
组织了两次全校性的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校属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教学办主任、教学秘书、系(教研室)主任、课程群(组)负责人等约260人次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有效促进了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提高了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另外,为保障校外教学合作单位的教学和管理质量,结合校外教学合作单位的要求和亚洲通:实际,中心组织了四期教学合作单位师资培训。
2.层次化实施教师培养
通过实施“助教岗位”、名师工作室访问学者项目等措施推进青年教师成长,共有30名年轻教师参与了2015年“助教岗位”项目,13名教师参加省级名师工作室访问学者项目。有2名教师成功入选“2015年云南省高等学校卓越青年教师特殊培养项目”,为促进亚洲通:骨干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举办名师讲坛、教学沙龙活动
为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作用,常态化举办名师讲坛,邀请省、校两级教学名师或连续两年以上获得教学质量一等奖以上的优秀教师围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主题开展了6期论坛、讲座。
为促进教学思想的碰撞、理念的更新、方法的改革与完善,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定期举办教学沙龙活动,年内举办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双语教学与高等教育”等主题教学沙龙,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反响较好。
4.常态化组织教学竞赛
中心牵头组织了2015年双语教学比赛、年讲课比赛及2016年上半年的 “三字一话”教学比赛。为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学方法、展示教学风采的舞台,促进广大教师深入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投身教学研究、课例研究,有效促进了学校“三风”建设和教学文化的凝练。
此外,还选拔推荐13名教师参加2015年全国高校(本科)微课教学比赛,其中,1名教师的微课作品《气质类型》获云南赛区一等奖、全国优秀奖;1名教师的微课作品《拜尔钢琴基础教程88条演奏指导》获云南赛区三等奖。选拔推荐3名教师参加了第六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
5.加强教师教学专项研究
为了引导广大教师参与教师教学发展工作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在大理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增设了教师发展研究课题,并组织完成了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通过评审,同意30项课题予以立项研究。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多年建设,亚洲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有了明显升,但是,人才培养水平和教学条件等与高水平大学尚有一定差距,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改,以推动本科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1.加强内涵建设
学校更名后,结合教育部对学校提出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学校将在今后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更加科学合理的定位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办出特色和水平,为云南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组织完成了2014版58个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完善修订工作。继续加强大理大学本科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设, 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学校共计投入200多万经费,为本科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设提供经费保障。组织开展了第二轮第一、二批5个专业(经济学、小学教育、音乐表演、生物医学工程、泰语)的评估工作。同时组织开展了3个专业(药学、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审核评估试点工作。以优质课程项目建设为龙头,不断提升课程建设质量。组织完成了大理大学第一批通识教育示范课程、第二批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第三批本科应用型示范课程、第一批通识教育示范课程第二批本科学生讨论课的申报、评审工作,经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网络评审,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会议评审、公示,并报学校批准等程序,同意20门通识教育示范课程、13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5门应用型示范课程、20门通识教育示范课程15门本科学生讨论课立项建设,分别给予立项建设的课程每门1-2万的经费资助。通过优质课程项目建设,引领示范,从而带动课程建设质量整体提高。通过系统性开展教师培训,层次化实施教师培养,举办名师讲坛、教学沙龙活动,常态化组织教学竞赛,加强教师教学专项研究等措施大力推进教师教学能力建设
2.提升教学及其管理信息化水平
近年来,在教育领域,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教育中的运用,特别是在线教育、翻转课堂、微课程等以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的新的教育模式在教育中的运用,教育界正在迎来教育信息技术革命的新时代。互联网技术“连接一切、跨界融合”的特点,击碎了传统教育的封闭保守,让教育产生了“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教育渐渐呈现出全球性、开放性、互动性、实践性、定制性和自主性特点。因此,升教学及其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既是培养信息时代人才的必由之路,更是深化本科教学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
学校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力度,鼓励教师通过学校blackboard网络课程平台开展网络教学,同时要求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等优质课程开展网络教学。积极推进试题库建设,组织各校属学院进一步调整完善试题库建设规划,并通过招标购买了513门课程的试题库,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系统使用培训,以方便后期的题库完善及考试组卷等工作,该系统的使用将进一步提高试卷的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更好地体现考试的公正和公平原则,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风和学分建设,较好地推进试题库建设的信息化进程,进一步推动亚洲通:各本科专业主要课程实现教考分离。组织开发了“培养方案编制系统”,并要求各专业使用该系统填报培养方案相关内容,从而达到培养方案格式统一,数据规范。为了进一步规范亚洲通:教学进程表,提高教学信息化管理水平,组织完成了“教学进程编制系统”的设计开发,目前该系统已经正常投入使用。针对本校教室资源调配业务流程繁琐复杂的问题,设计开发“教室资源调配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广大教职工找教室难、申请教室麻烦的问题,而且提高了教务处、后勤服务中心、教学科研服务中心在教室等场地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开通了大理大学教务处微信公众号,微信中包含的教师课表查询、教师监考查询、业务办理指南等功能,为学校教职工提供了方便的教学服务。积极推进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大理大学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