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媒体理大

媒体理大

从“一湖之治”到“生态之治”

初夏,洱海水域绽放团团洁白的海菜花,湖面倒映出蓝天白云,如梦如幻。5月27日,参与2023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的部分嘉宾及骑行爱好者100余人,从洱海生态廊道阳南溪出发,骑行洱海之滨,感受“健康生活目的地”魅力,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守护蓝色星球”大理公益骑行作为论坛配套活动举办,在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论坛主题的同时,也让与会嘉宾一睹“水质风向标”海菜花与其自然生境洱海的美丽景象,共同见证洱海保护工作开展20余年来取得的喜人成绩。

近年来,洱海保护治理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的转变,形成“洱海案例”“洱海经验”,并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最近3年洱海水质年年为优,洱海论坛也成功举办到第三届。来自驻华使馆、国际组织、政府机构、智库、媒体和企业的中外嘉宾相聚洱海,共同关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相关议题、达成共识与合作的同时,也见证了大理的变化。今年,生态廊道上的游客亚洲通了,“全年旅游无淡季”为沿岸村子带来旅游服务收入,一汪清水成了“洱海清、大理兴”的真实写照。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孔海南已从事洱海保护治理工作16年,他表示:“中国95%以上的湖泊与洱海情况类似,希望通过洱海论坛将‘洱海经验’‘洱海模式’推广到全国,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

5月29日,一场苍山生态保护成果调研在感通索道进行。清流激石、蝴蝶纷飞,色彩缤纷的杜鹃正值花期,令人心旷神怡。观景台上,经常能见到野生松鼠与游客、巡山员和谐互动的画面。身着金花服的导游引导中外嘉宾游览珍珑棋局等景点,并介绍南诏国、大理国的历史。

近日,由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承担的“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历时两年半,是苍洱地区近40年来首次进行的大型综合科学考察项目,首次利用红外相机监测苍山动物种类,发现昆虫新物种3种、大型真菌新物种1种,以及新记录物种100余种。记录影像发布后,中华小熊猫、黑熊、苍山林麝、苍山蝎蛉、南诏蝎蛉、苍山蚱的身影让人们再次领略到大理生物多样性之美。

“十四五”期间,大理白族自治州通过统筹推进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实施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苍山生态保护,推进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再评估工作,让生态成为大理最美的颜值、最硬的家底、最大的优势。同时,做强资源经济,打造“一带三道十八廊”——“漫步苍洱”世界级康旅品牌,启动大理市创建“国家湿地城市”工作,推进洱海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等,以生态文明建设驱动大理高质量发展。

为期两天的洱海论坛结束后,孔海南教授前往洱源县调研海菜花产业,探索将海菜制成半成品以延长保鲜时长、降低运输成本的方法。种植海菜产值高、污染小,目前,洱源县发展种植海菜3000多亩。“通过产业化发展海菜种植,未来,大理海菜能够出现在全国人民的餐桌上,真正实现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孔海南说。


原文链接地址:http://ynrb-h5.yndaily.com/#/detail/paper/98840_paperid_98840